、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作为招商引资的核心工作来抓。要进一步完善“一个签约项目,一名领导牵头,一个部门负责,一套班子专抓”的工作机制,对投资上千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要明确一名市、县区领导为项目实施责任人,一个部门为项目责任单位,抓协调,搞服务,办实事,解难题,包干负责,一抓到底。强化督查督办,要对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逐一列出清单,明确工作进度和时间要求,实行“倒计时”,一月一通报,一季一督查,半年一小结,年终结总帐,督促项目尽快落实。要完善目标考核体系,把项目签约和项目落实一并纳入对县区、市直部门领导招商引资工作考核的范畴,严格奖惩兑现,促进项目早实施、早建成,早投产受益。5、进一步创优招商引资环境。环境是形象、是财富。优良的投资环境,是一个地方最具竞争力的优势资源,也是最大的品牌。各级各部门要继续坚持不懈地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努力实现“优惠政策零折扣、生产经营零干扰、优质服务零缺陷”。要坚决兑现政策,对市委、市政府制定的优惠政策要克服困难,排除阻力,不折不扣抓好落实,这不仅是建设诚信政府的需要,也是扩大招商的根本举措,有什么困难我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决不能在这个方面失信于客商,失信于社会。要强化全民服务,做到引资单位跟踪服务,职能部门主动服务,社会各界热心服务,着力创造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环境。市、县区政务中心要切实履行职责,提高服务水平,真正成为招商引资的形象和窗口。要严格责任追究,对那些损害客商利益、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要用铁的手腕,坚决予以查处。纪检监察部门每年要通报几起这方面的典型案件,真正起到震慑的作用。四、关于就业再就业2004年,各级各部门以实施省委、省政府为民办8件实事为契机,把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全市就业局势保持了基本稳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 1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 71万人,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 05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 46万人,超额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一是领导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各级党委、政府严格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健全了领导机构,明确了工作职责,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部署、领导认真负责、部门积极配合、各方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江华、祁阳、宁远、冷水滩、蓝山等县区工作措施过硬,成效突出。二是就业渠道稳步拓宽。主要是通过发展民营经济吸纳一批,全市下岗职工投资兴办个体经济3079人次,经认定享受优惠政策的新办服务性企业396家,共吸收下岗失业人员1. 87万人;发展社区就业解决一批,全年共兴办社区就业实体129个,安排1.1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实行“退二进三”分流安置一批,国有企业通过改革改制、发展多种经营、兴办第三产业等,先后分流安置下岗职工8000余人;推进农业产业化消化一批,吸纳了1. 5万名城镇人员就业,其中下岗失业人员2300人;帮扶安置一批,对“4050”人员从政策、资金、培训、岗位等方面提供重点就业援助,由政府出资购买公益性岗位安置7200人;劳务输出转移一批,先后输出4360名下岗失业人员到外地就业。三是公共就业服务继续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力度加大,形成了市、县区、街道三级职业介绍信息网络。全市免费提供下岗失业人员职业介绍4. 91万人,职业介绍成功1. 97万人。整合政府、企业、群团组织、社会力量等各方面的培训资源,有针对性地开设了40多个实用技术专业,对9. 72万人进行了职业培训,其中再就业免费培训2. 21万人。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开展青年创业行动、开设家政服务中心、设立职介所等形式,在促进就业再就业中发挥了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