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大工业强市、大农业稳市、大旅游兴市、大城市带动、大项目带动、大和谐江津”六大工作重点。坚持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为指导,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大城市。
二、客观总结2005年四面山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以饱满的精神迎接新的起点新的挑战
(一)旅游发展实现新突破。
2005年,四面山旅游经济继2003年非典重创、2004年恢复后实现了全面的大振兴,全年共接待游客21.56万人次,同比增长13.9%,旅游综合收入9269万元,同比增长12.3%。无一例有效投诉,无一例旅游安全事故。
一是观念大更新。年初,市委十一届六次全委会提出了建设“两地一中心”的宏伟目标,把建设“以四面山为龙头的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作为建设“两地一中心”战略的重要内容,把“旅游兴市”与“工业强市、农业稳市、商贸活市、和谐江津”共同作为促进江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把加大以四面山、中山古镇为主的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作为近期旅游开发的重点。标志着景区旅游业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四面山管理委员会全体党员干部以此为契机,增强了“大旅游”的意识,自我要求在工作中要做到:“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工作有新举措,旅游有新格局”。时时、处处、事事都做到:做好新华集团的“保姆”,突出服务职能;扮好景区村民的“导游”,体现“公仆”本色。
二是体制大创新。今年8月,在去年成立四面山风管委和四面山森管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体制,成立了市政府正局级特设机构——四面山管理委员会,由市委副书记杨盛华同志兼任书记,进一步理顺了景区管理体制,形成一个责、权、利相统一,人、财、物相匹配,规划、建设、管理相衔接的新模式。并在全市公开选调了18名工作人员。使四面山进入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加快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良性发展轨道。
三是规划大手笔。聘请深圳锦绣时代旅游投资顾问公司对四面山进行整体策划,对四面山重新进行定位,提出了“千瀑千姿、赤壁丹峡、先巴文化、原始森林”的新四面山概念。
四是设施大改变。四面山客运车站、游客接待中心已投入使用;搬迁了山门、新建停车场2个;望海公路5.6公里完成硬化并投入使用;整治洪海码头,规范旅游景区(点)的商品摊区管理;改造了场镇供水系统,绿化人行道1200米,对800米长的龙潭路街道进行硬化,建成垃圾集中堆放站2个,完成街道灯饰工程。
五是区域大整合。江津旅游进入三峡大旅游圈,四面山风景名胜区被纳入了重庆十大旅游精品线近期开发的五条线之一;按照“渝川黔金三角”发展规划积极策划旅游产品,强化宣传促销和找准市场定位,争取在区域合作中抢占制高点。
六是文化大挖掘。今年我们对景区旅游文化进行了进一步的挖掘和开发,尤其是对以红军手稿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和以朝源观为代表的宗教文化进行了大力的宣传,有效地提升了景区旅游的文化品位。
七是形成大格局。
1.领导重视。四面山旅游业是江津市旅游业的“龙头老大”,代表着全市的旅游。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集中精力抓以四面山景区旅游为代表的全市旅游,市委书记唐林同志身体力行,坚持每半个月亲自督查一次以四面山景区旅游为代表的全市旅游工作;每1个月四大班子分管领导牵头组织召开一次以四面山旅游为代表的全市旅游工作专题会,听取当月旅游工作进展情况并安排部署下月工作。全市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主管领导集中力量抓,党政合力抓以四面山景区旅游为代表的全市旅游发展新格局。
2.完善体系。8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