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半年工业经济分析
今年以来,我县工业生产继续平稳增长,发展势头强劲。从量上来看,我县工业经济量增长速度很快,规模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9646万元,同比增长37.65%,主营业务收入118073万元,同比增长4.6%,发展速度为22.75%。从工业结构来看,具有明显传统工业初期化的特征,工业对经济发展的位动力不强。产业发展不平衡,呈现出矿产业“一技独秀”的局面,矿产业占县财政收入的70%强。部分传统产业逐步萎缩,原来的宁红集团、鼎立集团纷纷改制。工业效益不高,大多数是初级产品,科技含量低,如生丝、石材等。工业发展不稳定,矿产业由于受国际大环境和产品价格影响,增长具有不稳定和不确定性。
二、过去工作怎么看
在肯定过去成绩的同时,要清醒地看到修水工业发展还存很多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客观地看。喜中有忧:我县工业持续平稳增长,工业规模不断扩大、财政收入贡献率大幅提升,支柱产业作用日益明显。但规模企业户数少、经济总量小、工业结构单一,轻重工业比例失衡,抗风险能力差,后续发展潜力明显不足。升中有降:今年以来,完成生产总值16.69亿元,同比增长8%,但人均仅为2068元,在全市倒数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2483元,同比增长22.8%,但在全市倒数第二;出口总值全市倒数第一。纵向比我们在前进,横向比我们却在倒退。增中有减:工业总值大幅增长,矿产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2.1%,但香炉山钨业公司生产总产值同比下降了31.75%,主营业务收入下降了22%,没有做到齐头并进。
2、发展地看。环境不优:武吉高速公路建设和修平一级公路改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区位、交通、市场、信息对我县工业发展的制约,但“没有铁路不沿边,没有国道不通航”的区位劣势并未完全改变。除资源丰富外,其它要素如交通、能源、资金、技术、人才等毫无优势可言。旧的体制尚未完全打破,新的机制尚未形成,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比较突出,投资的软硬环境与其他地区比差距较大。功能不全:市场运行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基础设施建设还没有完全跟上,投资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相关配套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能源供需矛盾突出,仅有一条110kv的输变电线路与华东大网相联,电力供应没有保障。工业园区规划、建设起点不高,园区内道路,通信设配,标准化厂房,仓储等配套设施还不完善。融资不畅:金融市场尚未真正形成,由于近年银行信贷政策的调整,中小企业融资面窄,贷款比较困难,县内企业基本上靠原始积累来扩大再生产,融资难成为制约我县工业发展的门槛。
3、全面地看。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总体上讲,我县工业经济稳中有升,工业结构明显改善,继续保持了快速、稳定发展的运行态势。支柱产业初具规模:以矿产、能源、食品、蚕茧、建材为主的五大支柱产业基本形成,下游配套产业也正在逐步成熟。后续发展风险增加:资源型工业尤其是矿业一枝独秀,随着矿山后期资源贫化,采矿难度和成本加大,企业产能和效益将会 逐年下降,势必严重影响我县财政收入。工业发展瓶颈依然存在。能源贫乏和交通不便始终是制约我县工业发展的两大难题,工业用地也愈来愈少,资金、技术、人才也还是“短腿”。
三、下步工作怎么做
通过对我县工业经济现状的分析,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正视现实差距,敢于触及与工业发展不相适应的深层问题,要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和陈旧观念,以思想观念的先发之机,赢得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后发优势。
1、握掌为拳,真抓实干。比经济其实就是比工业,工业要发展关键在于实干、苦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