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体外循环”。三是全面推行“阳光政务”。按照“常情永久公开、要情定时公开、急情随时公开”的原则,推进政务公开。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事项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内容,方便群众监督。政府和部门文件,除涉密的外,都应通过政府公众网和新闻媒体公开。涉及项目审批、办证审照、批钱批物以及执法处罚等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在工作程序、工作质量、工作时效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和公开承诺。要健全对行政权力监督的体制机制,推行行政问责制度,抓紧建立绩效评估制度。进一步强化专门监督,严厉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失职渎职等行为。四是着力整治吃拿卡要和“乱伸手、乱罚款、乱检查”行为。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强化监督检查,重拳出击,对只顾局部利益,损坏发展环境的部门和人员要严厉查处,决不手软、决不姑息。五是调整和逐步规范利益分配格局。规范公务员工资外福利、补贴等的发放标准,切实改变部门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严禁机关工作人员陷入非法利益格局,严厉查处
“灰色交易”行为。六是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进一步加大查办商业贿赂案件的力度,对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案件,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对商业贿赂易于发生的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资源开发等领域的案件要重点查办。
(三)切实提高执行力,真正把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迅速落到实处。执行力是确保政府高效运行的生命力。整顿机关作风营造良好经济发展软环境,必须紧紧抓住提高执行力这个要害。一是大兴求真务实、狠抓落实之风。大力提倡“执行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水平”,少争论、多干事,少非议、多执行,切实解决“说得多,干得少”、“作风漂浮,工作不务实”、“答应得快,落实得慢”等问题。二是严格执行行政首长问责制、行政责任过错追究制,着力解决“肠梗阻”、“中梗阻”问题,确保政令畅通。强化行政效能监察,切实解决“阳奉阴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执行力递减的问题,确保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三是激发工作热情,增强开拓创新精神。强化目标治理,以明确的目标激发热情,以严格的考核促进工作;加大督查督办力度,以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工作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落实,取得最大程度的实效;立足实际,多学习、勤思考,用新思路、新办法解决新问题。
(四)切实提高服务水平,真正让投资者和群众满足。政府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是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整顿机关作风营造良好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核心问题。当前,要从五个方面着力,提升政府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一是增强服务意识。牢固树立“权力就是责任”、“领导就是服务”、“公务员就是服务员”的服务意识,强化“服从经济发展是职责,服务基层群众是本职”的服务理念。非凡是经济治理、执法监管等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服从发展重于一切、服务经济高于一切”的思想熟悉,找准贯彻落实上级政策与__发展实际的最佳结合点,用足用活政策,实现依法行政与优质服务的有机统一。二是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服务体系。三是推行“四个服务”。推行定人长效服务,提升服务效能;推行主动上门服务,转变服务方式;推行全程跟踪服务,确保服务质量;推行协调推进服务,解决服务难题。四是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坚持制度管人,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集中整治经济发展软环境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同时,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建立改进机关作风营造良好经济发展软环境的长效机制。五是认真抓好惠民行动。以实施“十大惠民行动”为契机,下大力气解决好劳动就业、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