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部门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口头上服务,行动上作梗”,只许愿,不践诺;主
要领导放行,环节干部“卡壳”。有的部门处罚职能见长,服务职能萎缩,对生产经营者基建、生产、经营等过程中碰到的实际困难能推就推,能躲就躲,但对收费、罚款却乐此不彼,致使个别项目半途而废。近年来,我们光山引来了一大批项目,但基本上都是光山籍人士接手的项目,真正的外地客商办的少,这一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对外开放程度还是不够,还严重存在欺生排外现象,这种局面也障碍了我们发展的特色和思路。四是责任追究不到位。由于照顾干部的面子和自尊心,过去,县委、政府口头批评的多,真正动真格的少。比如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县委、政府三番五次开会,主要领导讲了又讲,可有些部门就是不执行,依然是应进的没有全进,有的还在搞“前店后厂”、双轨运行,明一套暗一套,暗箱操作,糊弄县委、政府。这些都是由于反面典型抓的少,责罚的不够,失之于宽,失之于软,责任追究的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落实。
优化环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经常抓、反复抓。有些深层次问题,解决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有些问题即使当时解决了,也很轻易出现反复。我们要经常思考:为什么同样的事情在外地能做,而在我们这里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为什么先进地区已被实践证实行之有效的东西,到我们这里就难以推行?为什么县委、县政府三令五申要求禁止的事情,有的单位和个人仍然我行我素?为什么有些问题会议部署、领导批示多次,就是难以落实?这四个“为什么”,说明我县经济发展环境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环境建设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县目标的“绊脚石”。当前,我们面临加快发展的形势非常紧迫,任务十分繁重。“十一五”期间,我县经济年均增速要达到13.5,经济社会发展要走在全市前列,在全省还要升位进次,假如我们不能拿出更加积极的态度和更加有力的措施,真正做好环境建设这篇大文章,那么实现经济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全县各级各部门都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熟悉优化投资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作为“第一品牌、第一资源、第一竞争力”,把低成本、高效率、重信誉、重实干、不空谈作为具体要求,果断破除官僚作风,树立主动服务、甘于奉献的观念;果断破除墨守成规的工作方式,创新开放型的思维方式;果断破除地方利益、部门利益、个人利益的狭隘观念,创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真正把光山建成招商引资的洼地、投资兴业的乐土。
二、工作措施要切实强化
优化发展环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须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工作力度要再加大,内容要再丰富,范围要再延伸,措施要再创新,并且要重心下移、面向基层,努力营造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老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从而促进投资环境的大改善,带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在积极营造宽松灵活的政策环境上要有新突破。政策不优,环境难优;政策不活,经济难活。我们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优势,就必须有含金量高、吸引力强的政策。所以,优化发展环境,首先要抓好政策创新。要在县域权限范围内,围绕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配置,进一步研究制订招商引资奖励和企业技改的政策规定,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开拓更大的空间。要依据市委、市政府《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若干规定》,抓紧出台我县的具体实施意见。再好的政策得不到落实,也是一句空话,甚至会伤害投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