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生活的必要条件,切实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努力形成和保持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在近几年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中,社会各方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形成了“千斤重担众人挑,教育大船众人划”的喜人局面。但是,与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比,我们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思想熟悉上,轻视教育、轻视知识、轻视人才和读书无用的错误思想熟悉仍然存在;二是在教育结构上,基础设施和基础教育薄弱,学校点多面广,布局不合理,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合格的师资和必要的设备严重缺乏;三是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培养学生独立生活和思考能力不够,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教育不够,部分教师教学方式方法不够灵活,实践环节不够合理,学校德育工作有待加强;四是在学校治理上,乡党委、乡人民政府对学校治理不够,对全乡学校、幼儿园的各项工作检查督导不力,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学校的四周环境和校内环境有待加强;五是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教师待遇偏低,小学办学条件较差。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和改进。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熟悉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地位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放在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位置。“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关系到民族振兴、国家昌盛;关系到我乡富民强乡的宏伟目标;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和人民的重托。多年来,历届党委、政府始终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面对缺乏区位优势、农业人口众多、劳动力素质偏低、经济文化相对滞后的山区农业贫困大乡的现状,始终把“教育为本、科技兴乡”作为根本大计来抓。将教育纳入战略发展重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中,切实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要害的基础设施,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保证让教育优先的适度超前发展,非凡在经费投入上优先安排,宁可其他方面少投入一些,也要保证教育经费。非凡是近两届党委、政府思想高度统一,由主要领导亲自抓教育,多次专题研究教育问题,针对教育的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真正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二、全民动员,继续巩固提高“两基”成果
我乡的“两基”工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乡党委、乡人民政府团结和带领全乡各族人民,举债办学。于1995年全面启动“普九”工程,1997年通过“普六”验收,1998年通过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2000年顺利通过了“普九”验收,并在以后的几年中分别通过了省州县人民政府的“两基”复检,取得了历史以来较为辉煌的办学成就。
(一)党政重视,是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的前提
“两基”成果来之不易,是我乡教育史上的里程碑。为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乡党委、乡人民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充分调动全乡广大干部职工和各族群众的积极性,依法组织适龄少年儿童入学,不断加强成人文化技术培训,积极争取各方资金,不断改善“两基”硬软件环境,确保在巩固的基础上稳步提高。
(二)群策群力,是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的要害
在通过“两基”初检的几年后,积极调查全乡教育实际情况,适时召开教育工作会议,广集民智,共商教育大计,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办学积极性,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和教师挂钩贫困学生,严格控制中小学辍学率,千方百计做好流失生回收和新生入学工作,使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的工作取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