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一定的提高,经济效益
十分明显,对财政的贡献越来越大。中绿、万华天宝等一批企业的建成提升了农业产业化层次;机械加工产业不断创得了品牌、闯开了市场,增加了效益;煤炭物流产业有序发展,逐步增大对财政的贡献;长兴燕麦、天勤农贸等一些重点粮食加工产业不断上规模、上水平,上半年入库税金58万元,比去年全年还多;化工产业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上半年入库税金达1660.5万元,占到全县财政收入的27.3;凯迪、粤华逐步向“全国龙头老大”、“华北龙头老大”发展。民营企业呈现出的良好势头,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上半年民营企业完成增加值4.1亿元,占gdp比重的88.4,同比提高38.2个百分点;上缴税金4015万元,同比增长52,占到全县财政收入的66.1,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
6、为培养锻炼干部开辟场所。这次帮扶企业活动,全县70个帮扶部门共选派208名机关干部。他们在做好本部门工作的前提下,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扶企工作,不仅保证了帮扶企业工作的健康有效开展,而且他们在工作中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一是干部参与市场经济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司法局帮扶永固高合金厂的同志利用同学朋友关系,为该厂承揽了4万余元的加工业务、销售了积压多年的产品。不仅为企业赢得了利润、打开了长期的销路,也使干部初步把握了市场营销知识及营销手段,提高了参与市场经济的能力。二是干部处理复杂问题和矛盾的能力得到一定提高。柳沟铁矿在采矿中涉及到林地补偿事宜时与农户发生了争执,农工部同志与企业负责人一道深入农户,通过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协调各方关系等方式,帮助合理解决了13户农民的林地补偿事宜。农业局帮扶工作队与万华天宝鲜食玉米有限公司负责人多次深入基地村,通过召开村干部座谈会、进行多次宣传动员,最终落实基地面积1500亩。一系列的工作,既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干部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干部团结协作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扶企干部在实践中体会到,为企业处理实际问题,往往不是一个部门可以解决的,需要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支持和协调。县委办协调电力、土地、建设等有关职能部门为上营屯工业园区的征地和基础设施配套做了大量工作,为更多企业入住打下了基础;地税局通过与信用社多次协调,帮助正辰玛钢厂解决流动资金10万元。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调,不仅有力地扶持了企业的发展,而且促进了干部与干部之间的工作交流,提高了干部的团结协作能力。
三、主要经验及启示
帮扶企业制度起到了“催化”作用。万全县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在企业,最大的活力在企业,最大的贡献也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首先是企业的跨越式发展。万全县委政府选准这个“抓手”,大胆创新,建立帮扶企业制度,既为企业创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又激发了企业的内在活力。这次所帮扶的企业虽然在数量上仅占全县民营企业的1.67,但全部是骨干企业、税收大户,是全县国民经济的支撑。事实上所帮扶的90家企业也是全县企业的“龙头”,因而对全县经济发展发挥的作用极为明显。一方面增加了周边农民的经济收入,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龙头”的辐射作用日益显现,激发了全民创业的积极性,今年以来就新增民营企业148家,更好地推进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帮扶企业制度起到了“互补”作用。企业具有财富、经验、胆略等优势,而机关或干部具有知识、信息、协调等优势。将这两种优势有机地融合起来,使之互补,不仅二者各得其所,而且对社会也十分有益。扶企制度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相互沟通的一个桥梁和纽带,建立扶企制度形成了县直党政机关及干部与企业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