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多方力量,开展专项行动,实现重点突破,在有效解决问题的同时,促进了长效机制建设,锻炼了队伍,树立了良好形象。
——必须注重把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科技手段作为提高国土资源监管和调控有效性的着力点。注重理顺土地、矿产资源经济利益关系。改革调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探矿权采矿权价款、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等税费政策,经济调节作用进一步凸显。简化程序,严格审批,强化执法监察,严肃查处各类违规违法行为,充分利用3s等现代科技加强对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动态监测。
——必须坚持把齐抓共管、协调联动作为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国土资源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和千家万户。我们的各项工作只有得到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才能不断推进、取得成效。
总体上看,过去的五年,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成效相当明显的五年。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部党组,向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向长期支持关心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地方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以及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领导、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加快构建保障科学发展的新机制
当前,我们正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去年底召开的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务虚会,主要围绕国土资源管理形势怎么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今后怎么干,进行了深入研讨,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大家一致认为,党的十七大之后,我国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步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既迎来了大好机遇,也面临着重大挑战。要使党的十七大精神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落地生根,必须把十七大精神具体转化为国土资源管理的工作部署和政策措施。最核心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统一对国土资源管理形势的认识,加快构建保障科学发展的新机制。
(一)认清形势,增强构建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是要全面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国土资源领域的反映。总体判断就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当前矛盾突出,今后压力很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和难点。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结合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深化认识:
第一,我国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首先是结构性矛盾。从总需求结构来看,固定资产投资过大,消费需求总体不足。从总供给结构来看,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比重低,第一产业特别是农业基础仍然薄弱。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来看,城乡差距和东中西部的发展差距仍在扩大,土地、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对地区协调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耕地数量南少北多,水资源南多北少,水土和光热条件比较好的优质耕地仅占全国耕地的1/3,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矿产资源基本上是内陆多、沿海少,煤炭总体上是北富南贫、西多东少,铁矿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和西南,铜矿主要集中在等地。从产业结构来看,近些年来第一、第三产业比重相对下降,第二产业强劲上升。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这种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比重大的结构,给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发展增加了难度,也给宏观调控提出了艰巨的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