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准确把握工业发展的趋势和产业发展的方向,积极借鉴发达地区发展工业的经验,清楚熟悉我县发展工业的优势,不断研究我县发展工业、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有力措施,努力在全县干部中率先形成研究工业、支持工业的良好氛围,做到对工业经济真学、真懂、真抓。二是要加强宣传工业。要通过媒体宣传、大会表彰、评优树模等多种形式,大造声势,广泛宣传,使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明确我县发展工业的目的和意义,找差距、树信心、鼓干劲,树立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艰苦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努力形成人人讲工业、个个谈发展、厂厂争名牌、家家争第一的良好氛围。三是要健全考核机制。组织人事部门和经济主管部门要密切联系实际,按照“谁发展、谁得利,谁有功、谁受奖”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工业经济考核办法,将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单位综合考评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内容。要继续推行部门挂联帮-扶重点企业制度,并把帮扶效果进入综合考评。要强化对党校等培训部门的考核,把工业经济知识培训列为干部年度培训计划,进入干部学习培训档案。力争通过强化考核、重奖重罚来进一步调动全县各级各部门抢抓工业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形成大办工业、办大工业的局面。
二、重点企业要重点扶持、增速提效。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依靠一批重点企业来支撑。针对目前我县工业骨干企业少、发展水平低、特色不鲜明、产品竞争力差的状况,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按照“统一规划、科学布局、抓大放小、扶优扶强”的原则,合理配置资源,集约规模开发,坚持打特色牌、走特色路,充分发挥我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绿色农产品资源优势,集中力量、集中资金,重点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自主创新能力强、核心竞争力强的工业企业和知名品牌。一是要在理顺治理机制上给扶持。良好的治理机制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保障。大家都知道,汉源水泥厂曾经因为经营治理问题几度濒临倒闭,而在城关镇、乡企局、法院等直接帮助下,对该企业进行了资产重组,理顺了治理机制,促进了企业生产,2005年该厂实现工业产值1705万,位居22个规模以上企业第6位;今年第一季度,已经完成产值807万,位居规模企业的第二位。由此可见,便捷、适用、高效、科学的治理制度对于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县24个规模以上企业基本还是家族式治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还未出现,这就局限了企业的用人范围、经营理念等等,也就影响了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效益。针对这个情况,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以建立“产权清楚、权责明确、政企分开、治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归属清楚、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为目标,深入重点企业了解治理状况,带领企业老板参观现代企业,组织企业老板学习现代企业治理支持,派驻专人引导和帮助企业理顺治理机制,逐步向现代企业发展。二是要在企业技改上给扶持。企业要生存发展,要害必须依靠科技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近年来,花炮厂、化工厂、雷氏魔芋等企业纷纷进行了技术改造,产值成倍增长,效益明显提高。各级各部门要清楚地熟悉技术革新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引导企业树立市场意识和超前意识,不断推进技术进步和创新。要积极促成重点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科技水平;要全面了解主要产品市场状况,支持企业主学习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品档次,增添发展后劲;要认真研究国家政策,积极争取技改项目,为企业技术改造注入活力;要逐步探索企业技改基金制度,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和支持基础好、信誉好、市场好的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三是要在搞好外部环境上给扶持。要帮助企业加强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协调工作,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