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各行各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在电子商务、因特网发展的基础上,建设地区、国家的服务于企业和产业发展的综合数字化、网络化环境,形成适合未来企业发展需要的信息基础设施。
第六,加快发展信息产业,为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
设提供装备、技术和专业支持,非凡要加快信息服务业和内容产业的发展,近期为教育、科研和提高全体人民素质服务,远期为经济结构的调整打下产业基础。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含量较高的装备制造,满足各行各业对信息技术装备的需求,加快发展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急需的中间件和应用软件。
第七,继续加速发展网络基础设施,加快营运业体制改革,提高网络性能和服务质量,降低价格,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供良好的信息网络基础条件。
第八,积极探索适应信息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变革,在调整制度、政策、法规方面取得经验。
第九,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信息资源商品化进程。在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中,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信息资源商品化具有双重意义:通过创造信息资源市场化的环境,使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通过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更多地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对知识、信息的需求,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产业基础、就业基础。
第十,发挥信息网络优势,为东中西部产业协调发展服务。东中西部协调发展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在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通过中西部信息化建设带动中西部工业化发展的主要任务。重点是将东部的网络向中西部延伸,非凡是将网络上提供的有利于各个产业发展的信息、知识和服务向中西部延伸,为中西部工业化提供有力的信息化支持。
从年到年期间,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方针、战略、目标和任务,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二、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方针
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及由此决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特点,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要坚持:“市场引导、统筹协调、前瞻求实、体制创新、实现跨越”的二十字方针。
市场引导是指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要认真区分政府和市场的不同作用,充分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非凡是在发展产业、信息技术应用、网络建设等方面要坚持需求导向、企业为主体。
统筹协调是指要把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作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和全局性的战略选择,要与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等发展战略结合起来,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前瞻求实是指既要看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机遇和前景,又要看到我们面临的严重挑战,抓住战略方向,稳步前进。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实施,一定要适应国内外各种环境的变化,结合中长期发展趋势,符合我国的国情。要切实围绕降低物耗能耗、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经济结构等紧迫性和长期性战略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体制创新是指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抓生产关系的调整。在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中要非凡重视贯彻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思想,不仅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企业和产业的竞争力,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还要为我国迎接信息革命挑战,主动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先进生产力的部分,促进生产力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质量发展。
实现跨越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目标。没有根本性的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就不可能实现第三步现代化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