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要以加快入园项目建设和入园企业发展为重点,强化入园项目的后续服务管理,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以培植支柱产业与骨干企业为重点,在膨胀经济总量和企业规模上求突破。近几年,郓城县通过大力培植支柱产业与骨干企业,促进了工业投入的大幅增长和工业总量的快速膨胀。2003年底,郓城县棉纺纱锭达到120万锭,占全市的60%,预计今年可达200万锭。我县要学习和借鉴郓城县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就必须坚持把培植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作为振兴我县工业经济的根本举措来抓。根据我县资源状况和产业基础,要大力培育三大支柱产业:一是以畜牧为基础的畜产品加工业。要立足我县畜牧优势,重点围绕产品精深加工,家禽分割加工、皮革深加工,面向国内外多种渠道引资金、引项目,拉长产业链,提高参与市场能力和抗御市场风险能力,二是以棉花为基础的纺织和服装加工业。目前我县棉纺织规模仅15万锭,我们产棉大县的资源优势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下步,在推进棉纺织业发展方面要迅速膨胀棉纺规模,更新改造落后设备,重点抓好如丝、绿园、仲元、维斯达等棉花深加工企业,使产品向精梳、高支方向发展,向毛巾、织布、服装等深加工方向发展。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使全县纺纱能力达到50万锭以上;三是以煤炭为基础的煤电和煤化工业。要围绕煤电、煤化工等精深加工,积极筹措资金,参与煤田开发,为煤炭精深加工打基础、创条件。积极运用项目搞招商。加快龙固矿井、麟州热电等在建项目进度,争取早日建成投产。积极推进焦化和热电联产项目的立项和建设,努力建设鲁西南煤化工产业聚集带和生产基地,使煤炭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工业经济发展优势。培植骨干企业,是迅速膨胀工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措施,是推动县域经济跨越此文公务员网式发展的有力支撑。2003年,我县上缴税金超过500万元的企业仅有2家,超过1000万元的仅有1家,致使工业对财政的贡献水平低,职工收入低,对一、三产业的带动能力低。没有一批骨干企业,就无法实现资本的大投入和经济的超常规发展,我县财政困难的状况就很难得到根本扭转。骨干企业的快速发展,必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县域经济的整体跃进。针对我县工业企业规模小、骨干企业优势不突出的实际,要加快工业发展,必须以现有骨干企业为龙头,以资产联结为纽带,以扩张名牌、优势产品为目标,按照专业化、产业化的生产要求,走规模化、集团化经营之路,向结构调整要效益,向规模经济要效益。要按照一手抓规模扩张,一手抓素质提高的思路,采取骨干运营、深化改革、加强对外经济联合与功能手段,集中力量,尽快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形成工业跨跃式发展的主力军。对有一定基础、规模较大、实力较强、效益较好的重点骨干企业,打破行业、地域、部门所有制界限,实行战略性改组,推动企业强强联合,强弱联合,集中力量,加大投入,膨胀规模,在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科技人才、外部环境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力争年内花冠酒业公司利税达到1580万元,如丝公司、润华药业、亚龙肉类等企业利税突破400万元。每个镇也要培植出1—2家利税过300万元的骨干企业,为全县经济快速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四)以实现双赢为目的,在落实银企合作项目上求突破。去年底,我市成功举办了“打造诚信菏泽、推进银企合作项目洽谈会”,我县鲁麟矿业公司、阳光搪瓷制品有限公司、绿园纺织公司、华韩维斯达制衣公司、佳农果蔬公司、巨野县城市建设投资公司6家企业与工行签订了贷款协议,佳农果蔬公司、兖矿集团如丝纺织公司、横店集团麟州肉类公司与建行签订了贷款协议,润华济人堂药业公司、兖矿如丝纺织也分别与农行、市中行签订了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