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各部门在抓今年的招商引资工作上,务必做到早动员,早准备,早谋划,早行动,争取工作的主动。要切实创新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方式,提高项目可研水平,为抓好项目、引进项目打好基础。要组织专人,紧盯国内外、省内外知名的大企业、大集团,研究各地的知名企业,专门针对他们研究和组织一批大项目。项目要做精、做实,尤其是项目的投资回报率等各种基础数据要翔实,要有诚信意识和双赢观念,吸引他们到我州来投资合作。要采取网上查找、送资料上门等措施,加大对有效信息的捕捉力度。对已有的招商线索,要跟踪追击。对有希望的项目,要明确专人钉住不放,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要突出企业主体招商地位,鼓励企业多渠道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加快技改,做大做强,实现“锦上添花”。
二是抓项目,促开发。我州工业发展过去主要依靠国家投入,发展模式单一,从2003年以来,红河州政府先后与昆钢、省煤化集团、云天化、云南冶金集团、云南锡业集团签订了政企合作协议,探索出了一条红河工业发展的新路子,今后要加强与大中型企业、中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努力储备开发项目。积极向上、对外推荐项目,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发扬多流一点汗、多跑一点路、多吃一点苦、多受一点气的精神,紧紧抓住建设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10大工业基地,即全国重要的优质卷烟加工基地,世界最大的锡生产、锡材加工、锡化工生产基地,世界最大的砷加工基地,世界最大的铟生产基地,在国内有一定地位的铅锌生产基地,省内最大的铝生产和铝材加工基地,云南省重要的铜生产基地,云南省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国内重要的磷复肥和磷化工基地,省内有一定影响的煤化工基地,具有红河特色以葡萄酒、灯盏花、竹浆纸为代表的生物资源加工基地的总体思路。在做大总量、做强产业、优化布局、提高效益上实现红河工业新的跨越。
三是抓考核,重落实。各县市要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建设责任制,力求考核更科学。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逐步实行专门班子抓产业建设。对重点建设项目实行县市领导挂帅、专门班子运作的办法,全程服务,一抓到底,保证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是大力创新,勇闯新路。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树立“你投资我欢迎,你创业我支持,你赚钱我发展”的观念。拿出优质资源和生产要素引进战略投资方,吸引各种生产要素涌入红河工业领域建设大项目,以实现裂变式扩张、经济倍增式发展;要保护好、支持好、发展好落地投产的项目。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工作方法,闯出一条既充分体现红河的资源优势、产业特点,又符合投资方需求,促进红河经济既快又好的发展,速度快、质量高、影响大、效益好的发展新路子,使我州经济发展的潜力和活力得到进一步显现。
三、推进产业集群化,大力提升工业经济规模
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培育大型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工业结构和资源配置,降低政府和企业运行成本,提高资金投入产出率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
一是狠抓产业聚集的载体建设。2008年全州非烟工业完成总产值397.9亿元,同比增长35.2%,比2008年增长164.8亿元,已提前一年超额完成了“双百计划”提出的非烟工业总产值比2008年增长100亿元,力争150亿元的目标;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5.6亿元,离100亿元的目标差距很大。工业园区建设是企业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坚持打造工业园区新高地,以个旧、开远、蒙自、弥勒、建水5县市为重点的区域布局,加快红河工业园区和弥勒工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优势,实现工业企业扎堆式发展,形成规模集群效应。通过各种形式加快工业园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