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帮助,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五)要进一步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近几年,我县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工作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但是,从改革的广度和深度来看,还很不够,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还较为突出,未改制企业改革难度加大,改制中的一些遗留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为此,必须全力推进企业改制后期扫尾工作,确保实现年内全面完成改制任务。各相关部门要在进一步完善改制方案的基础上,继续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通过各种有效方式,更好地实现国有资本退出、固定资产变现、土地置换和经营权转让,多渠道筹措资金,妥善解决好企业职工安置等突出问题,努力实现产权置换、职工身份置换和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三个到位”。企业改革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注重积极稳妥推进,已完成改制任务的企业,要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的活力。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企业长效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完善与之相配套的科学有效的企业效绩评价系统,切实加强实绩考核,真正发挥长效激励机制的作用,使改制后的企业不断充满生机和活力。对此,各有关部门和乡镇,特别是企业主体要引起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促进尽快做强做大。
三、优化环境,强化服务,着力营造有利于工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
当前,我县改革和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年初确定的任务能不能完成,既定的目标能不能实现,关键在领导,在干 部,在落实。要以“效能建设推进年”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紧密联系工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实际,着力解决作风不实、落实不力、服务不优等突出问题,为工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是要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全县上下要把工业振兴计划真正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各地各部门要把工业经济和民营经济作为重中之重,以更大的力度组织好工业和民营经济工作。为加快骨干企业发展,要继续实行县级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尤其是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把发展工业民营经济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富民强县”的大事,摆上重要的位置,亲自抓,负总责。分管负责同志要集中全力抓落实,把工作做细、做实、做深、做好。业务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工业运行的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及时把握动态,搞好指导和服务。县直机关其他部门都要增强全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以支持工业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为已任,互相配合,密切协作,为企业排忧解难,切实做到该办的事要畅通、难办的事要疏通、有矛盾的事要融通。新闻舆论单位要加大对工业民营经济工作的宣传力度,促进形成人人关心工业和民营、支持工业和民营,人人为工业和民营经济作贡献的良好氛围。同时,还要注意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商会、行会和协会组织,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它们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骨干作用。
二是要优化环境,高效服务。振兴工业计划,深化企业改革,调整工业结构,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也很多,必须有一个好的政策、好的服务环境。为了推动工业经济和民营经济的跨越发展,中央和省市都出台了许多政策和意见,县委、县政府也出台了《关于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政策,为企业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现在的问题主要是抓政策的落实和服务的质量,各地各部门必须真正做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