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工业园区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同时,按照十六大的要求,青岛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应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先行一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能否实现这一目标,关键也在农村。依托工业园区,发展园区经济,正是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战略和现实选择。要深刻认识发展工业园区,能够优化乡镇企业布局,促进乡镇企业的集约化、规模化,推动乡镇企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能够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使其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能够带动城区和小城镇建设,完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城镇化水平;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土地等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加强环境保护,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从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市郊工业园区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出色地做好园区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突出重点,提高园区建设水平
当前,我市市郊工业园区建设面临着难得的机遇。随着入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各种资源特别是国际资本的跨国流动日益加快,跨国公司更加看好中国市场,纷纷向中国投资,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青岛作为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为市郊园区利用外资提供了有利条件。市委、市政府提出发展三大特色经济、建设四大产业基地的发展目标,大量的配套项目将落户市郊园区。随着市区产业结构、布局结构的调整,市区工业企业要退城进乡,向市郊园区转移。市郊工业园区一定要以这次授牌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机遇意识、开放意识和发展意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切实把工业园区发展抓紧抓好。要坚持统筹规划、完善功能、科学管理的原则,努力在全市形成一批具有主导产业和名牌产品,技术层次较高,规模效益较好,园区形象优良,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示范园区。所有园区都要增创新优势,树立新形象,取得新发展,再上新水平。突出抓好五方面的工作:
(一)高水平规划。要坚持统一规划,对全市的工业园区的发展实施统一规划管理,凡是没有进入规划的,一律不准自行决定开办工业园区。工业园区的规划要进行科学论证、合理布局,并与全市的城镇建设体系相衔接,以促进小城镇的发展和劳动力转移。要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制定区域性规划,突出功能定位和产业特点,突出各自特色。各市区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以培育大的产业区为主要目标,按照资源、产业、区位等特点,对现有的工业园区进行整合,集中力量建设2-3处规模较大、档次较高、功能完善、承载能力较强的现代化工业新区。
(二)高标准建设。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要高标准。要借鉴苏州昆山的经验,对基础设施进行超前设计,高质量建设,达到水、电、路、气、供热、排水、排污、治污及网络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二是服务设施和功能要配套完善。加强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金融保险、劳动中介、信息咨询、商业、餐饮等服务业,提高园区的综合服务功能。三是搞好园区的生态建设。严格控制污染项目,加强污染治理,搞好绿化、美化、亮化,建设园林式、生态型园区。
(三)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创新办园模式,采取政府办园、企业办园、外商办园、中介组织办园、异地办园等多种方式,加快园区建设,形成富有活力的园区管理体制和市场化运作机制。如海尔胶州工业园就是大企业办园的典型,园区计划投资16亿元,规划占地1000亩,现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