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市市郊重点工业园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黄学军同志
(2003年4月1日)
编者按:四月一日,市政府在市级机关会议中心召开市郊重点工业园区工作会议。会议由副市长宁经谋同志主持,市乡镇企业服务中心主任孙德胜同志宣读了国家农业部授予我市6个乡镇企业科技园和市政府首批公布的18个市级重点乡镇工业园区的表彰通报。市委副书记黄学军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就我市乡镇工业园区的发展做了重要讲话。现将黄学军同志的讲话刊登,望各乡镇、各市郊工业园区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今天,我们隆重举行青岛市首批市郊重点工业园区授牌仪式,对园区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对于充分发挥重点工业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市郊工业园区建设水平,推动农村和全市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刚才,经谋同志宣读了农业部《关于公布2002年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园区的通知》和市政府《关于公布青岛市首批市郊重点工业园区的通知》,并对6处“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园区”和18处“青岛市市郊重点工业园区”进行了授牌。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被授牌的重点园区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希望重点园区能够再接再厉,再创新的业绩;希望其它工业园区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园区的经验和做法,奋起直追,赶超先进,力争早日进入重点园区行列。下面,我就如何进一步加快市郊工业园区的发展,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工业园区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对园区进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不断创新体制和机制,加强软硬环境建设,千方百计引进项目,工业园区快速健康发展,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也积累了许多经验。园区的发展,对扩大开放,促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提高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18处重点工业园区,更是走在了市郊工业园区的前列,有的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去年市郊18处重点工业园区实现营业收入500亿元,利税40亿元,合同利用外资1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5亿美元,出口创汇20亿美元,各项指标均占市郊工业园区的50%以上,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所有这些,为我们加快工业园区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但也必须看到,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市郊工业园区发展还存在明显差距,工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园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有的园区管理不规范,存在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的现象;有的园区经营机制不灵活,没有形成与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惯例相符合的开发体制和运行机制。二是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不高。除部分重点工业园区外,多数园区没有达到“七通一平”,而南方一些先进地区已实现了“九通一平”。园区建设的投入较少,平均每平方公里的投入在2500万元左右,最高的仅为4000万元,而昆山工业园已达到1.2亿元。三是园区的投资主体单一。多数园区没有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园区投入主要依靠区市和乡镇财政,没有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四是引进的项目质量不高。入园项目结构不合理,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即小项目多、大项目少,劳动密集型多、资本技术密集型少,传统产业多,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少,特别是缺少技术领先、产品附加值高的大项目。五是政策不够规范统一,园区之间不公平竞争甚至恶性竞争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已影响了外商的投资信心。对此,各级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