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省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915亿元,世界500强企业有20多家落户园区,国内500强企业达到49家。工业园区招商引资规模和质量提升,极大地推动了全省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步伐,2009年全省工业园区出口贸易达到37.53亿美元,增长53.8%,出口额在全国排名同比上升5位,增幅居全国第二,中部第一。
二、产业集聚是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所谓产业集聚,是指相互联系的企业与机构在某一领域内的集中。产业集聚的出现和发展提升了区域产业的竞争,促进了区域产业的快速发展,获得较好经济效益。
1.产业集聚可以降低企业创新的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由于集群内企业布局集中形成了一个高效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从而使得企业的成本优势明显。一是环境成本低。二是信息成本低。三是配套成本低。
2.产业集聚增强了企业创新能力。由于学习效应和竞争效应的存在,产业集聚能够使原来基于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发展为基于区域创新能力的竞争优势,大大加快了企业技术创新步伐。一是有效的竞争压力。二是强烈的技术吸纳能力。三是健全的服务体系。
3.产业集聚能增强开拓国内外市场的整体竞争力。一是有利于形成专业市场。二是有利于建立区域性品牌。三是有利于企业走向国际化经营。
4.产业集聚能有效地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产业集聚促进形成和扩展专业化的区域市场,集中形成核心产业众多企业相互分工合作,组成一个相互连接的产业链条,同时催生和吸引流通业和其他中介机构在产业集群区内集聚,形成生产、销售、服务相互衔接的专业化区域市场,大大地提高区域的整体竞争力。一是产业集聚的发展使区域按劳动分工理论形成专业化产业区,有利于提高区域竞争力。二是产业集聚能放大“乘数效应”,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三是产业集聚扩大生产规模,获得规模效益。
**产业集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尚未形成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拥有30多个产业集群,但大多处于初期形成阶段,有许多集群只是刚刚具备雏形。它们的形成基本上是靠政府推动,不是市场机制作用的产物,产业区内各企业之间没有真正的专业化分工,没有基于共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下的相互认同和协同关系,也没有形成上、下游企业产业及支撑产业相互关联的互补作用效应,更缺乏既竞争又合作的创新动力,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同时,**产业集群大部分立足于当地的农业和矿产品资源基础之上,如信丰和安远的脐橙、崇仁的麻鸡等农产品产业集群,贵溪的铜业、寻乌和龙南的稀土、景德镇和宜丰的陶瓷等矿产品集群。企业仅限于对农产品和矿产品资源进行简单加工,生产技术含量低的初级产品,产业附加值低,产业竞争力严重不足。
(二)产业集群度低,难以充分发挥集聚效应。
**产业结构中存在着“集中尚可,集聚不足”问题,严重地制约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由于产业集群度低,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有限,制约了产业链的纵向延伸,阻碍了产业纵向分工的细化、深化和专业化,也限制了产业链条的延长、规模的扩张和关联产业和支援产业的发展。产业度低,与相配套的金融、保险等生产服务机构未能实质有效地参与到集聚关联结构之中,制约了产业结构升级。
(三)园区产业集聚效应差,没有形成产业自身发展的内在机制。
**虽然已经有30多个产业群,但在一些地方,工业园区建设与国内先进省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园区内的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