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的重要意义;深入发动,周密部署,扎实开展好捐助活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捐助活动圆满完成 ;认真做好冬令期间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工作 ,对民政局长社会捐助会议讲话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县坚持“依靠社会办慈善,办好慈善为社会”的方针,连续三年集中开展了“慈心一日捐”活动,实施了“朝阳助学”、“爱心助残”、“情暖万家”等救助工程,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为拓宽募捐渠道,提高救助能力,加快慈善事业发展,根据盛市的统一安排,县委、县政府确定这次捐助活动11月初开始组织实施,11月22日前完成捐助资金和棉衣被的接收工作,11月底前完成资金分配和衣被运输、发放工作、就是对受灾群众进行救助,各乡镇、各部门要搞好这次捐助活动,切实做好冬令期间困难群众生活求助工作,具体材料请详见:
同志们:
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县“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动员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盛市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全县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助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的重要意义
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把关心和解决城乡群众生活困难问题摆上党和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牢固确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理念,把“为民解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体现着党和政府的爱民之情、亲民之义、为民之举,是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条重要途径。
今年我县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属重灾年份,灾区群众冬令期间的生活存在较大困难。县委、县政府十分关心困难群众特别是受灾群众的生活,要求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全面开展社会捐助活动,给困难群众和受灾群众更多关爱和帮助。最近,盛市先后召开专题会议,对做好2006年“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捐助活动进行了动员部署,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从今年开始,将胡锦涛总书记于2005年12月倡导的共产党员“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与已经在全国开展10年的“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结合起来,统一部署,今后每年的11月份都要全社会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捐助活动。今年的捐助活动围绕“送温暖、献爱心”这一主题,要充分发挥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和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为困难群众特别是受灾特困户恢复重建提供资金援助,为困难群众募集过冬棉衣被,确保困难群众生活不出问题。各乡镇、各部门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立足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这次“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抓紧抓实抓好。有关负责同志要认真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