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为共青团组织的发展提供新机遇。社会的稳定发展经济的持续繁荣,为青年一代的优质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保证他们各方面都获得全面的进步和发展。当前,共青团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和党执政的重要基础受到更多的重视,“党建带团建 ”成为各级党委的重要工作目标和任务。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要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中发挥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作用,成为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 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支持他们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更好地成为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等等指导性意见不断在相关场合得到强调。特别是去年以来,在中共浙江省委召开全省工青妇会议并出台《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新世纪新阶段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领导的意见》后,浙江各地县(区)级党委均纷纷召开相应工作会议并出台文件,为共青团的发展创造了极其有利的工作氛围和环境条件。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本来某些由政府机构担任和管理的事务将由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来分别承担,这为共青团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公共管理视角下共青团组织的创新和变革趋势
“不变革的公共组织是没有生命力的,特别是现代社会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密、信息量的增大,社会环境正变得越来越动态,公共组织必须不断进行自我调整、更新、变革或与外部环境进行输入和输出的交换,以维持公共组织与环境的动态平衡”。在新的形势下,共青团组织若不能随环境改变而变革,就难以在与环境交换中保持健全发展的生态活力。但是盲目地变革同样不利于共青团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甚至对自身造成更大威胁。共青团作为一个特殊的公共组织,更是必须利用机会、发挥优势,规避威胁、减少弱点。
因此,共青团组织要
(一)核心战略创新:从行政化活动到事业化项目运作转变
团组织过去局限于行政体制的政治身份,主要通过层级制的方式来进行整个组织的运转,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围绕着各种活动来开展,但缺乏对这些活动的有效整合;对于活动的决策缺乏科学性,虽然有事先的计划和事后的总结,但缺乏配套的评估机制。这样势必造成团组织更多地陷入行政化事务与频繁的政治活动,难以真正围绕青年的发展需要来促进青年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必须积如需转载或摘录请注明出处: 极推进团组织的核心战略创新,使共青团组织领导机关进一步明确组织目标和角色定位,使掌舵与划桨功能相分离,团组织的领导机关定位在决策和政策制定,基层团组织要强化划桨功能,加强纵向上的管理与指导又加强横向上的协调与合作,实现行政化体制向事业化体制推进。同时,要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