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困难和问题:
1、社会参与程度不高。“平安社会”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共同努力。从我地现状看,非政府组织和各界社会力量对创建平安社区、平安乡村、平安居民等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高,参与积极性不够。
2、应急机制反应不快。在疾病预防、食品和药品质量监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疫情防控等方面,力量较为薄弱,快速应急反映能力较差。尤其是在旱涝等自然灾害面前防御抵御能力不强。
3、社会保障程度不广。随着我地企业改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困难群众人数急剧增加,给“平安社会”建设带来了巨大压力。由于财政供给能力和企业改制资产变现有限,仍有不少职工没能纳入养老保险范围,多数职工没有参加医疗保险。此外,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留守儿童、困难家庭子女教育救助、困难群众的扶贫帮困任务也相当繁重和艰巨。
4、综治工作保障不足。基层公安警力不足、装备落后;基层政法机构人员较少、任务重、办公设备差、经费十分困难;街道社区大多数无办公用房、无专职人员、无专项工作经费等等。
二、对策和建议:
1、抓宣传。真正使普法工作进社区、进村镇、进学校、进家庭,努力提高居民懂法、守法、护法,为建设“平安社会”创造基础条件。
2、抓防控。动员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力量,把加强经常性社会管理与建立公共安全应急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各种预测、预警和应急体系、应急预案等快速反应系统,使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努力把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减至最低限度。
3、抓保障。坚持以人为本,以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就业再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为重点,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不断扩大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险基金支付能力和保障水平,切实保护、关心和保障群众安居乐业。
4、抓领导。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高度重视,亲自抓队伍建设,切实加强责任领导。同时,要切实加强严打工作、加强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加强群防群治工作、加强队伍组织建设工作、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为基层政法和综治单位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建设“平安社会”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公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