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重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伟大实践。胡锦涛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讲话中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我们要把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正确认识和处理党风廉政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党风廉政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落到实处,就必须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进一步推进《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具体落实,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党内和社会上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个别地方甚至激化社会矛盾,引发群体性事件,给社会和谐与稳定带来严重影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理顺群众情绪,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促进力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之路。古语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广大人民群众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力量源泉。处理好与广大群众的关系,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反之,社会就会缺乏活力,矛盾丛生,甚至导致社会动荡、政权更迭。密切联系群众、以民为本是我党执政的最大优势,反之脱离群众则是执政党政权被颠覆的最大危险。优良的作风,严明的纪律,是我们党多少年来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经验,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因此,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基础。
党风廉政建设要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制度的创新与建设十分重要。邓小平同志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关于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江泽民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好的体制,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制止腐败现象的发生,反之,不好的体制,则会导致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可见,一个良好的制度机制,是一帖切断腐败现象根源的良药。中央颁发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腐倡廉理论学习纲要》、《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完成反腐败斗争三项任务,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创新之路,重点要抓制度创新。制度创新作为一种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应该始终贯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全过程,始终贯穿反腐败三项任务的每一项任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