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加快发展。县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也分别对企业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政策优惠,有力地扶持了企业发展。
回顾过去一年全县城市经济的发展状况,确实开创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发展局面,不仅当年的建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而且昭示了我县城市经济在未来若干年内将会有一个大的发展。我们有如下一些体会:
一是要善于把握时机,促进发展。20*年,是我国经济经过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五年调控大见成效的一年,以质量效益型增长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经济增长扑面而来,能否有效地把握并利用好这一战略机遇,是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正是较好地把握了这一时机,既大力推进现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又千方百计引进县外资金和项目,从而较快地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二是要善于挖掘地方优势,制定正确的发展思路。相对于周边县区,我县在环境条件等方面确实有不少劣势,但也有着不同于周边县区的优势。紧靠祁连山的矿产资源和独具特色的一批地方农产品,以及相关的人文优势,都给民乐的发展带来了一些独特的条件。依据这些优势条件,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思路,并积极践行,从而取得了阶段性成功。实践证明,不妄自菲薄,不自怨自艾,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并据此提出正确可行的思路,是加快发展的重要前提。
三是要大胆推进改革,从根本上消除企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年底开展的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企业改革,不少人从心理上并不完全认同,个别人甚至有抵触情绪,这并不奇怪。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扫除了企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生产经营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发展活力大大增强。三年来,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销售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2.07%、12.72%、11.15%;扭亏增盈1281.5万元(*年总利润亏损66万元),上缴利税增长17.68%。事实胜于雄辩,经济发展的结论最终会改变人们的看法。
四是要真抓实干,形成抓工业的合力。只有好的思路,没有实际行动,最终将一事无成。有了良好的工作部署,必须动员全县各方面的力量,投入到工业强县的火热的实践中,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在过去一年中,全县各方面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主管部门全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各企业主动出击,招商引资,寻求合作,寻找项目,有关部门和负责同志积极配合,使宏观管理与微观发展找到了很好的契合点,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20*年,城市经济在呈现出以上特点的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资金短缺仍然是制约企业发展,乃至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融资渠道单一、资金严重不足,致使一些好的项目不能及时开工建设;一些企业因资金不足,不仅影响着正常生产,而且制约项目建设工期和建成项目的达产达标。二是招商引资虽然有了很大进展,但“引强入民”、“引优入民”方面同周边县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招商引资的环境条件还不够优越,政策落实还不够到位,各方面投身招商引资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三是有的企业内部改革步伐缓慢,运行机制和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企业自身造血功能不强,技改和新产品开发滞后,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四是项目建设、企业发展的环境还不够宽松,个别部门、单位服务意识差,工作不到位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办事效率低、环节多、收费高的现象仍然存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努力克服这些困难和不足,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推动我县城市经济上台阶。
二、抓住时机,加快步伐,抢占城市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20*年进入了“十五”计划的最后两年,“三大战略”的实施进入了一个更加务实的年份。根据市、县关于今年经济工作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