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四大主导产业”依然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实现我们既定的发展目标,必须打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必须加快项目开发建设进程,必须科学调整产业结构,必须促进广大群众的多元增收,而所有这些目标的快速实现,基础环境建设是保障,通村公路建设是基础,我县的建设乡新合村、中和镇四排六村在项目开发建设、主导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上,之所以走在了其他村的前列,与它们发展围路经济、打造良好的基础环境是有很大关系的。所以,通村公路建设工作不仅是我们发展壮大“四大主导产业”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县域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实际步骤。
第三,要深刻认识到,通村公路建设是坚持以人为本施政理念、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的客观要求。能否搞好通村公路建设,表面看是工程任务问题,而实质上是考验各级党委、政府能不能代表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一直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两年来累计完成道路建设面积8.6万平方米,占全县道路总量的三分之一,城镇道路总面积达到26.6万平方米,实现了主次干路全部硬化,是过去20年的总和。但多数农村仍是“晴天扬灰路,雨天泥水路”,广大农民群众一直怀着“盼修路,路难修”的复杂心理。如果路通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改善了,不但使党和政府与百姓的心通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也会更通畅,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在广大乡村就能得到更充分体现。从这个角度来说,抓好通村公路建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必须举全力干好这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用实际行动给农民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总之,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通村公路建设对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牢牢抓住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加大对“三农”扶持力度、实施“五年千亿”工程、实现村村通目标这个重大历史机遇,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全力抓好工作落实。
二、把握主攻重点,确保通村公路建设工程保质保量完成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对这次通村公路建设的总体要求就是:在发展战略上,要坚持注重生态、环保、安全相协调的原则,促进可持续发展;在规划布局上,要坚持以202国道、明沈公路、青安公路和青中线、青兴线、兴祯线、永中线三纵四横为主框架的原则,逐渐延伸;在路网层次上,要坚持通村公路建设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发展;在工程建设上,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考虑建设资金和经济发展需求。
在具体实施中,要在以下四个方面狠下功夫。
第一,要明确责任,在不折不扣地把计划指标落实到位上狠下功夫。通乡公路建设工作,资金筹措难度比较大,群众组织难度比较大,干部畏难情绪比较大。虽然存在这样大的难度,在这里我还要再一次强调,计划就是任务,计划就是责任,县里研究议定的各项任务,项目单位必须保质保量地全部完成。具体要做到“两个到位”。一方面,项目计划要执行到位。目前,全省的2008年通村公路建设计划已经上报到国家发改委,国家在以后的实施中不会有太大的变动。我县2008年通村公路建设计划总里程为95.6公里,分为黑色和白色路面两种。结合上级政策和我县实际,项目争取的实质就是资金争取,为争取到这些资金,交通局、经济计划局等部门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因此,为体现项目建设的全局性和严肃性,各乡镇必须服从县里总体规划安排,任何单位和个人没有讲条件、讲代价的权力,只有落实计划、完成任务的义务。会后,各乡镇要马上召开乡村干部动员会,明确领导分工,宣传相关政策,研究具体工作措施和办法,做到超前规划,超前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