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设备售价和运行费用也很高,我们要考虑承受能力,不应盲目追求最好、最高。为什么在目前条件下尽量不用进口设备?这是全国的教训。目前,国内采用进口设备的污水处理厂,运营都不太好。原因很简单,投资、运行成本太高,承受不起。搞垃圾堆肥成功的也不多。因此,建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一定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目前在我国特别是我省这样的中西部地区,垃圾处理能够达到卫生填埋,就已经不错了。
第二,改革体制,理顺机制。下面提出几点明确要求,不是供讨论,而是要认真执行,抓出实效。一是要政企分开。今后,不管是隶属于建设口的,还是水利口的,供水、污水、垃圾处理单位都要与政府脱钩,按《公司法》改制成独立企业法人。二是要实行水污合一。全国的实践已经证明,合的好管理,分的矛盾多。三是要引入市场机制,采用竞争方式,选择经营主体。四是要实行目标管理,加强行政监督。政企分开以后,政府部门包括建设、计划、物价、环保等部门的主要任务就是监督。有的同志担心,实行市场化经营、政企分开后,现有单位的富余人员怎么办?这是一个朝阳产业,发展很快,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技术培训向新企业分流,这比工业口好处理多了,有很多企业可以吸纳。
第三,合理收费。目前,国家和省都已出台了收费办法,并把定价权明确给了各市县政府,关键在落实。有几个基本原则,请大家务必认真把握:一是坚持保本微利的原则。因为污水和垃圾处理是低风险行业,市场波动小,只要收费机制健全,就是盈利率低也有人愿意干。降低盈利率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减轻老百姓的负担。据了解,前不久国家计委上报的具体办法,已提出了不同地区的污水处理费收取标准:东部不得低于05元/吨,中西部不得低于0 3元/吨,达不到标准的,不批项目,不给补助。我理解,国家有关部门之所以这样定标准,是由于目前我国污水处理率普遍不高,东部地区不到50%,中西部地区不到30%,用收费标准除以处理率,折实际处理污水的收费为1元/吨左右。按此标准,不仅应可保证管网、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费用,也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合理利润,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这个行业。随着体制、机制理顺,投资成本控制,运营管理水平提高,单位投资、运营成本还可以进一步降低。但随着处理率提高,均摊少了,收费标准也要逐步提高。二是要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由财政部门列收列支。建设部门不能自行坐支,那样很容易出问题。三是要严格减免程序,接受社会监督,保证投资者利益。对此,国务院已颁布了《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将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产业化运作的资金来源主要靠收费。目前,全国污水和垃圾处理费征收率普遍不高,能达到45—50%,算比较好的,有的只有20%,基本都被免了。我省的情况也差不多。因此,一定要严格依法执行减免程序,切实保证征收率。凡是减免的,都要将减免对象、减免原因、减免金额等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避免暗箱操作,以保证投资者利益。我省已出台了一些办法,凡是与国家新政策不符的,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国家新规定及时予以修改完善,以确保产业化的顺利推进。需要着力抓好的“两项工作”是:第一,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在合理征收自来水费和污水、垃圾处理费问题上,有的地方政府担心,居民承受能力有限,怕引起社会不稳定。我认为,这不是问题的根本,关键是观念问题。按国家要求,一吨自来水加收三毛钱的污水处理费,只相当于接听一次手机的费用,如果一户一个月按10吨用水计算,不过多交3元钱处理费,只是养一部电话的几十分之一。大家总觉得用水、购物要花钱是应该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