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执政理念,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心。同时,也是检验我们干部工作作风实绩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快推进我县“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必将让各族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有力地促进城乡文化交融、信息传播和农民思想观念的更新,从而为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化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创造条件。因此,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数字乡村”工程建设既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具体体现,也是关心“三农”、关注民生的一项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
“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各乡(镇),各部门通过长期的努力,不断完善更新网络,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才能使其充分发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随着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有力带动,我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离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由于我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总体水平还很低,信息基础设施落后、网络体系不健全、实际应用范围不大,涉农信息资源分散,信息队伍建设很不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同时,我县还存在农业人口多,村寨、村落较多,农民居住分散、偏僻,交通闭塞、信息化发展严重滞后,干部群众信息互动不够等实际状况。为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数字乡村”工程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件大事认真抓好落实。要扎实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和有效整合,构建和完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网络体系,提高农业和农村的信息化水平,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服务中的应用,为各级党委、政府实施科学民主决策提供依据,为广大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及时、高效的信息服务。
三、加强领导,确保2009“数字乡村”工程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
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加强机制建设,强化措施,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2009年“数字乡村”工程建设任务。一是要加强领导。要及时调整充实领导小组,充实办公室工作人员,选定有一定微机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员切实负责好此项工作。二是要加强协调配合。及时建立信息报送机制,落实部门工作责任制,落实信息报送员,定期和不定期报送相关的视频、图片、大字资料,充实完善相关网页内容,切实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真正做到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建。三是要加强农业和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农业和农村信息化体系是“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关键和重要保障。要根据实际,配备好专兼职信息管理服务人员。县级要有专门机构和队伍,乡级要设立不低于2名的专兼职信息员,有条件的村要设立兼职信息报送员1名;同时,要加强对信息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要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加大专兼职信息服务人员、农民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队伍的培训力度,逐步建立一支业务熟悉,勤奋敬业的专兼职信息人才队伍。四是要进一步强化保障措施。要将“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纳入各乡(镇)的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和落实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年度工作重点,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五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数字乡村”网是各级党委政府宣传“三农”工作的重要平台,要积极采取新闻报道、信息交流、经验介绍等方式,充分展示建设成果,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普及信息技术知识,增强广大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的信息意识,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关心、支持“数字乡村”信息网络建设的良好氛围。六是要进一步加快队伍建设。要将农业和农村信息化人才培养列入信息化培训总体规划,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