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公共交通城乡一体化。拿出足够的公共财力向农村投入,确保每年土地收入的30%用于农村,新增财力主要用于农村。坚持起点高、定位准、谋划远,科学编制出符合实际、适度超前的城乡建设规划。按照“生态、文化、和谐、精致”的要求,对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进行分类指导,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城镇。尽快编制完善康居示范村、集中居住点修建性详规,稳步实施,有序推进,建设一批规划科学合理、布局错落有致、设施配套完善、环境舒适整洁的农民新区。
二要不断加大小城镇开发力度。小城镇是城市和农村之间相互交流的“节点”,是发展壮大农村经济的重要载体。要大力实施精品小城镇创建工作,不断提高小城镇的开发建设水平,坚持组团式开发,一个小区一个小区地做,坚决杜绝“剥皮式”开发和“摊大饼式”发展。进一步做精做细做美小城镇,提高小城镇开发品位、建设档次和综合承载能力。大力实施人口城镇化战略,探索并实施更加优惠的进镇入居政策,不断提升小城镇的辐射、集聚和带动作用。要以繁荣农村市场为抓手,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强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做好家电、农机和汽车、摩托车下乡等工作,引导农民消费,带动乡镇市场的兴旺。
三要全力推进集中居住点和康居示范村建设。按照“集中、集中、再集中”的原则,撤并自然村、消除空心村、建设中心村,充分利用和集中整合各种资源要素,加快农民集中居住点和康居示范村建设。年内,每个乡镇要再新建1个以上康居示范村。按照整合资源、集中投放和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的原则,加大对集中居住点和康居示范村基础设施投入,加快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路网绿化、综合服务中心等建设,不断完善配套功能。充分发挥康居示范村典型示范作用,在建筑户型、建筑立面、建筑造型、建筑功能等方面,既要充分考虑群众生活习惯和承受能力,也要体现时代要求。最近,市里将提供40种村民住宅方案图供农民选用。
积极开展“万村整治”示范工程建设,探索建设用地新机制,努力将农民住房建设与土地流转、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有机结合。结合“爱国卫生活动月”活动,大力开展以镇村容貌整治、主要道路沿线整治、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农村污染源整治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春雷行动”,努力消除“脏、乱、差”现象,让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变得更加干净整洁,让人民群众居住的更加舒心舒适。
四、致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着力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以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以社会和谐保障经济发展,努力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农村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书读、有学上。加快调整农村教学点布局,重点支持乡镇中心小学发展,着力改善农村中小学硬件设施。加大农村师资队伍培养力度,探索建立城乡教师互动交流机制,鼓励更多的优秀教师到乡村任教。深化完善医疗卫生改革成果,加快镇村惠民卫生室建设,建立健全面向农村的公共医疗服务体系,努力让农民群众能够就近看得了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进一步加大对重大疾病防治力度,加强农村食品药品监管,切实保障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进一步明确乡村人口计生工作管理责任,严肃查处乡村干部收钱放生行为,控制农村人口出生率和出生人口性别比。深入分析农村宗教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依法规范管理农村宗教事务。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推进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建设。深入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