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
工业园区和交通、城市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新型工业化推进的成效,也决定着区域的持续竞争实力。要始终把发展性载体建设作为基础性、长久性的工作,紧抓不放,抓出成效,为促进新型工业化提供坚实支撑。坚持将工业园区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尽快使园区在开发上实现“整合、优化、扩容”三同步,在布局上实现“集聚、集群、集约”三提高,在功能上实现“商务、政务、服务”三配套。按照“八通一平”的要求,加快区内统一的道路、管网、供热、绿化、给排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改变围绕项目做基础、有了项目才配套的落后做法,尽快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严格遵循“小政府、大社会”的要求,强化园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创新,使各类园区真正成为观念新、体制优、机构简、人员精、效率高的现代化园区。全力推动南北共建开发区和乡镇工业集中区发展,切实增强集聚带动功能。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并进,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使工业经济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和较长的扩张期。进一步推动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大力建设经济适用房、蓝领公寓、廉租房、定销房等保障性用房,以“低房价战略”吸引外来人口安居乐业,吸纳本地群众进城入居、进城务工、进城创业就业。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重点发展市场、物流、商业、金融、办公、信息、教育、培训、休闲、娱乐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建立银行与企业互动、企业与企业协作、企业与市场对接等产业间的现代依赖关系。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契机,瞄准资金投向,积极开展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进盘子、上本子、入笼子。千方百计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交通、通信、水利、电力、市政等基础设施项目的相继开工建设或投入使用,不断增强区域基础设施的配置力。
四、科学配置资源要素,着力优化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环境
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基本保障。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谁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要素潜力,争取一切要素资源,富集一切要素投入,谁就能赢得先机,占得主动。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积极推进“百名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集聚计划”,特别是抓住海外高层次人才纷纷回国创业的有利时机,加快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核心技术的领军人才和研发团队,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企业家是引领经济发展的最优秀人才,也是社会财富的最大创造者。我们要始终把企业家作为自己的干部来看待和培养,充分尊重企业家、关爱企业家、依靠企业家,多层次、全方位地加强培训,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断增强他们的投资信心、发展信心,促使他们在加快企业发展壮大、转型升级、裂变扩张中竭心尽力,在实现富民强市的伟大事业中贡献才华。进一步加快全省“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市”的改革步伐,争取和吸引各类股份制商业银行、财务公司、信托机构、贷款公司来*设立分支机构,加快组建各类贷款担保机构。年内,要确保交通银行、南京银行在*设立分支机构;全市担保金翻番,注册资本超亿元的担保机构达到8家。切实增加工业投入,设立推进新型工业化专项引导资金,采取重大项目贷款贴息、中小企业投融资担保、科技创新奖励补贴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投向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坚决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探索实行“总量动态平衡、结构布局优化”的土地管理模式,加大土地“三清”力度,深入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全力争取土地“点供”指标,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土地资源。牢固树立干部要为企业家服务的理念,不断加强对金融、环保、法律等知识的学习,切实提高各级干部服务、推动新型工业化的能力。继续保持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