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一、强力推进招大培强,不断夯实新型工业化的坚实基础
扩大工业经济总量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基础,也是招大培强的目的所在。全市上下要围绕引进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00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00个、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100个,竣工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以上的目标,全面发动“211”战役,瞄准电子电气、机械冶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软件和服务外包等产业,紧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央直属企业,大力开展“亿元大项目推进年”活动,全力推进招商引资“春季攻势”,以大项目引进的早行动、快见效,赢得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按照“全员招商、专业跟进、主帅出征”的要求,深入开展协作组招商、驻点招商、以商引商、接力招商、产业链招商,始终保持对大项目的强劲攻势,努力引进更多科技含量高、经济贡献大、市场前景好的大项目,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群众受益多的好项目。大力实施“规模企业上台阶”和“微小企业进规模”工程,以更积极的态度、更得力的政策、更优质的服务帮助企业应对“寒流”,认真落实扶持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的22条政策,深入开展“千名干部帮千企”活动,适时研究解决随时出现的矛盾问题,千方百计雪中送炭,坚决杜绝釜底抽薪,切实为企业撑腰壮胆、排忧解难。坚持因地制宜,集中力量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较强、规模较大、能参与较大区域产业分工的产业集群,引领带动全市经济高效快速发展。年内要确保全市新增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5家以上,超20亿元企业2家以上。高度重视软件和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围绕数据交换、呼叫中心、在线服务、培训认证、动漫游戏、文化创意等领域,积极引进和扶持国内外知名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在*发展壮大。健全大项目考核机制,坚决对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当年投入5亿元的大项目和固定资产投资*00万美元、当年投入*00万美元的外资大项目完成情况实行“一票否决”,以鲜明的工作导向、严格的奖惩措施,凸显工业突破、项目推进的主体地位。
二、强化信息化带动作用,努力增添新型工业化的内在动力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所在。要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和技术改造投入,实施好*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个科技创新项目、*个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项目,培育一批有核心技术、有自主品牌、有优势产品、有发展潜力的“四有”成长型科技企业,确保年内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50个。切实加强企业孵化器、研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三大平台”建设,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体系,力争年内新增省级以上技术中心5家,省、市两级技术中心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分别达到销售收入的5%和3%以上。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以品牌力量引领企业融入更大区域乃至全球产业价值链体系,确保年内新创中国名牌产品1个、省级名牌产品10个,中国驰名商标3件、省著名商标6件。进一步加大本地软件企业推介力度,认真开展企业管理人员信息化知识培训,积极推行erp(企业资源计划)、scm(供应链管理)、 crm(客户关系管理)等综合性信息管理,加快地产品配套信息、企业物流信息、外贸进出口信息平台建设步伐,促进企业降本增效,再造业务流程,切实提高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坚持环保优先方针,深入实施节能减排攻坚工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全面加强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最大限度增加生态环境容量。
三、切实加强载体建设,加快培育新型工业化的承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