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化调研,建立健全外贸预警机制。要继续加强调查研究,注重政策、信息的收集和研究分析,及时掌握国际、国内宏观形势的动态,积极探讨应对之策,分类指导。规范对外贸易经营秩序,指导企业依法开展进出口业务。建立健全外贸预警机制,引导企业积极运用wto规则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增强规避两反两保、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非关税壁垒的能力。指导和协助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维护企业自身利益。
2、优化结构,努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一方面,要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在保持我市化工制药、皮革加工、普通机械、纺织服装、电视天线等传统出口优势的同时,着力扩大汽摩配、新型材料、精细化工和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的出口比重。另一方面,外经贸部门要联合海关、国税等加工贸易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大服务力度,努力为企业营造发展加工贸易的良好环境,鼓励企业积极开展加工贸易。此外,要引导企业用好用足中央、省、市有关鼓励进口的政策,鼓励企业积极进口急需的稀缺资源、重要原材料、关键技术和先进设备,着力扩大我市进口规模。
3、扩大主体,努力培育新的增长点。要继续积极引导和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申报进出口经营资格,壮大外贸经营者队伍;加强对企业的业务指导和服务,鼓励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引进和培养外贸人才,要办好第二届外贸人才选拔赛,帮助企业多途径获取国际市场信息,启动进出口业务,培育有效经营主体;要积极培植一批出口创汇骨干企业,对一些有出口实绩、发展潜力大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努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出口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出口额超1000万美元、超5000万美元甚至过亿美元的企业群体,拉动全市外贸增长。
4、深入贯彻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境内外交易会,尤其要精心组织好广交会、义博会等国内主要大型展销会,并适时组织企业参加境外专业博览会和境外促销活动,开拓国际市场。
(四)千方百计抢抓机遇,坚决完成利用外资任务。
要扎实做好签约项目的转化服务关。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逐一进行“盘点”,对每个项目的投资计划和进展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切实落实好专门单位、专门人员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力促协议项目尽快转为合同外资、合同外资尽快转化为实到外资。特别是对今年在“欧洲推介会”、“浙洽会”等招商推介活动期间签订的一批项目,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本着“谁签约、谁跟踪、谁落实”的原则,抓好项目推进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力促这些项目尽快落实到位。具体工作要注重四点:
1、继续突出产业招商重点,走“特色招商”之路。要紧紧围绕我市“410”特色产业,并根据国际国内资本流动的趋势和特点,加快产业整合,挖掘和推出一系列产业链招商项目,吸引外商并购、合资、合作,引进国际优质资本。
2、拓宽领域,把三产服务业作为利用外资新的突破口。要紧紧抓住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和我市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的有利时机,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规划,积极开展三产服务业特别是政府性投资项目的对外招商工作,着力引进与我市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相配套、与区域产业特色相吻合的现代服务业项目。
3、集中精力抓好重点招商活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重大经贸活动客商云集、商机较多,仍然是目前利用外资的重要途径。今年我市在组织好国家和省政府组织的大型招商活动的同时,要邀请落户在上海的世界500强企业来衢开展对接活动,争取在引进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来衢投资方面有新的突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