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市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全面奔小康、建设新*”的目标,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按照“集主要精力实现工业突破、举社会之力建设中心城市、竭尽全力加快新农村建设、借助外力发展社会事业、激活内力发动全民创业”要求,顽强拼搏,务实苦干,经济社会呈现出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好势头,富民强市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在“强市”方面,2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2亿元,比建市之初增长了3.3倍,年均增长13.3%;财政总收入实现61.2亿元,比建市之初增长了7倍,年均增长20.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32.92亿元,比建市之初增长了8.6倍,年均增长22.9%;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47.7:30.8:21.5调整为21.8:46.2:32。在“富民”方面,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9468元和4783元,分别比建市之初增长了6522元和2970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进出口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24个月位居全省第一。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大项目纷纷落户*,一大批本土企业也裂变式的快速崛起。先后被评为“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及其“最具人气奖”、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今年1—4月份,全市经济继续保持高开高走态势,实现财政收入30.28亿元,同比增长56.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5.13亿元,同比增长41.4%;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6.46亿元,同比增长24.6%。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帮助的结果,也是全市人民奋力拼搏的结果。特别是城市管理机关作为优化投资环境的重要部门,城市管理工作者作为维护城市形象的重要力量,在其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正因如此,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工作,始终把城市管理工作当作推动城市现代化进程、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大事来抓,把着力建设“宜人居、宜创业、宜发展”的魅力新城作为城市品牌和竞争力来打造,按照“全面覆盖、不留死角、长效管理、永久保洁”的要求,坚持精心、精细、精品的“三精”标准,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
一是牢固确立“四大理念”。当前,是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城市管理工作中出现了各种矛盾,城管部门成为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大胆创新,牢固确立并始终践行着与时俱进的城市管理与执法新理念。牢固确立“城管为公,执法为民”的理念。改变执法者以管理者自居的思维错位,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廉洁奉公意识、纪律严明意识,全面营造公平公正、规范文明、作风优良的城管执法环境,确保城市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牢固确立“既要城市形象,又要队伍形象”的理念。以开展“学、训、整、建”活动为起点,在队伍中全面加强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学习,开展军事训练和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整顿,强化执法人员令行禁止、纪律严明的工作要求,建立完善的、可操作的规章制度,奠定了队伍建设的基础。近年来,城管局在全市部门民主评议行风中多次名列前茅,得到了全市上下的充分肯定。牢固确立“刚性管理,柔性执法”的理念。遇到矛盾和问题,多做思想工作,多与相对人沟通,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行动去感化人。几年来,全市没有出现一起行政复议和诉讼案件,城市管理的刚性目标顺利实现。牢固确立“宣传城管,增进理解”的理念。大力开展“千户访谈”活动,通过主动登门拜访,面对面进行宣传交流,加强沟通、促进了解、消除误解;不断加大对城管工作的正面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