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以开展省级创卫、创园等活动及“名城杯”、“黄果树杯”、“美好家园杯”等竞赛活动为载体,以完善制度、严格管理、提高居民素质为核心,以解决城镇脏、乱、差等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切实加强城镇管理,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镇文明程度不断提升,遵义县、桐梓县、仁怀市、赤水市、绥阳县、正安县、湄潭县、凤冈县、余庆县先后荣获省级卫生先进县城。在全省“黄果树杯”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竞赛活动中,我市连续三年获得地(市)级组第二名,湄潭、余庆、遵义、桐梓、仁怀等县、市也取得了较好成绩,受到了省的表彰奖励。城镇管理水平的提高,极大地提高了城镇的吸引力、集聚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的城镇化进程,五年内全市城镇化率提高了9个百分点,达到了33.4%。总的看,我市过去五年的城镇管理工作体现了“五个转变”,即市容管理由应急型向主动型转变,市政设施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执法工作由多头型向综合型转变,行业管理由粗放型向规范化转变,城市环境由人居型向优化型转变。可以这样说,我市城管工作在过去的时间里,为着力推进“三化一强”战略作出了应有贡献。全市城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取得的工作成效,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
但是,在总结工作、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城镇管理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一是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一方面,重建轻管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地方抓城镇建设、争取项目的积极性高,但对城镇管理重视不够,或在城镇建设当中对城镇环境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现代化城市(城镇)管理理念、卫生城市品牌意识尚未广泛形成,一些地方、个别单位甚至个别负责同志对城市(城镇)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责任意识不强。城市(城镇)管理齐抓共管的氛围不够浓厚,城管部门单兵作战的现象仍然存在,部门联动、综合治理的机制还不完善。三是执法环境需要改善。城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有时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支持,使执法力度和效果受到影响,一些违法违章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遏制。四是长效管理机制亟待建立完善。突击整治仍然是我们的常用手段,整治后反弹仍然是我们经常看到的现象,即使是中心城区、县城所在地,乱堆乱放、乱倾乱倒、乱吐乱扔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车辆乱停乱靠的现象也比较突出。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完善。
俗话说得好:“三分建,七分管”。城市人民政府必须管理好城市,把城市环境建设作为工作的一个重点,牢牢抓住不放松。环境也是生产力,更是巨大的无形资产,它对树立城市形象、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事实上,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建设亮丽、文明的城市(城镇)环境,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按照把遵义建设成为承载2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的工作目标,城市(城镇)管理工作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全市城管系统的干部职工要紧紧围绕推进“三新一强”进程、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总体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超前思考,拟清思路,振奋精神,鼓足干劲,自加压力,求真务实,努力开创我市城镇管理工作新局面。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推动工作,组织领导是保障,抓好落实是关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城管工作十分重视,傅传耀书记在谈到中心城区的建设管理时,要求我们要“用心去建设这座城市,用情去爱护这座城市,用脑去管理这座城市”。慕德贵市长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环境也是生产力,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城市环境建设。今天把各县、区(市)政府的分管领导请来参加这次会议,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