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价值体现需求,激发和谐企业的内部活力;六是注重培育体现核心优势的竞争性文化,满足员工竞争能力需求,开展和谐企业的素质提升工程。
四、深化体制机制创新,科学引领创建活动持续稳步向纵深推进
创建和谐企业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的同时,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动员各方力量,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为和谐企业创建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推进机制。
一是齐抓共管,切实加强对和谐企业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目前,*市委、市政府已成立了*同志亲自挂帅,市委、市政府29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创建工作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还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和谐企业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评估细则及相关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下一步,*各镇、街道也要积极行动起来,把和谐企业创建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来抓。同时,要明确责任,将创建工作的各项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相关职能部门、镇(街道)和企业,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在创建工作过程中,领导小组办公室还要切实加强对各相关成员单位的综合协调,各成员单位也要在各司其职的同时,加强相互间的协作和配合,齐抓共管,合力推进创建和谐企业的各项工作。
二是结合实际,注重创建活动的实效。创建和谐企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逐步推进的进程,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内容要求,同一个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有不一样的内容要求,因此,创建工作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突出实效。在具体步骤上,可以遵循因地制宜、先易后难的原则,力求做到推进一批、见效一批。在创建模式上,要采取分级分类的办法,可以根据不同行业的行业特点,在确定共性指标的同时,设置能够反映各行业特性的差异性评价指标,同时设立不同的评定层级,使处在不同起跑线上的企业都能够参与到“竞赛”中来,使企业努力的程度和改进的实效能够得到公正公平的评价。
三是强化导向,突出创建活动的基础性地位。建设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从经济意义上讲,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但在道德和法律范畴中,企业是比个体公民更为强大的“企业公民”,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企业的利润来源于社会。企业只有在履行经济责任的同时履行社会责任,获得社会认同,才能拥有健康成长的土壤。从今年起,在*市政府组织的各类评优表彰活动中,已实行节能减排等指标“一票否决制”,凡没有达到规定水平的企业,一律不得入围;同时,在政府财政资金扶持、土地等资源要素供给上,将节能减排等作为重要的前置条件。我想,下一步*市也可以考虑逐步将和谐企业创建工作水平,纳入*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各类企业及企业经营者评优表彰活动,以及享受政府各项扶持政策的一个前置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制”,凡创建工作不力的企业,一律不得入围,促使企业自觉开展和谐企业创建工作。
四是治建并举,着力构建创建活动的长效机制。经验表明,任何一项创建活动要取得实效,都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建设,另一手抓治理。我想,和谐企业创建活动要取得实效,同样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方面,要强化政策导向以及正确的舆论导向,抓紧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建立科学完善的和谐企业考评体系,树典型,立标兵,表彰先进,引导和激励广大企业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另一方面,要切实强化行政监管、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体系,严格依法行政,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