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价虚高导致基本医疗尚未惠及农村和农民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历来是党中央、国务院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首要问题。可为什么改革开放都二十多年了,农民就医难、看不起病等问题,至今还没有得到彻底地解决,反而有越来越严重的发展趋势呢?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异巨大,目前从全局上看已成为制约各项经济指标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减轻农民的实际负担,使农民有更多的收入。但是,因为目前尚未建立农村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加上部分药品价格的虚高,社会难以向农民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而且医疗费用高居不下,这样,即使农民在其他方面的负担减轻了,但又往往因求医治病而抵消了收入的增长,农民的增收实绩并不明显。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全国有40%至60%甚至更高比例的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尤其在贫困山区,由于无力支付医药费,农民患病未就诊的比例达72%,应住院未住院的有89%。所以,高昂的医药费用成为农民最大的负担,由于药价虚高造成的农民“看病难”应该引起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关注。
二、药品价格虚高,对农民疑难杂症的医治将是一句空话。
目前,我国的农村销售的药品大多数是一些很普通很普通的常规药品,这类药品对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显得有些力不存心,但是,稍好一点的药品一盒相当于有些贫困地区农民一年的收入,国家对农民每年30元的补贴还买不来一盒药,这样的药品农民只能望而却步,只能是在家中等死,国家号召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只是一句空话,我认为药品价格过高也是导致农村医疗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药品价格的虚高,对突发性疫情的监控弱、反应慢。
由于用于农村一些对传染性疾病、突发性疾病防治的药品价格虚高,导致了农村抵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非常薄弱。2003年爆发的“非典”侥幸没有在农村大面积流行。去年我国许多省份都大面积暴发禽流感,严重影响农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农村一旦出现疫情,以目前广泛虚高的药品价格,国家全部承担明显不可能,农民自己掏钱又不现实,这样一来造成疫情扩散蔓延,受害的就不仅仅是农村和农民,后果将不堪设想。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明确指出:农民增收工作是今后的工作重点。目前各级政府都在下大力狠抓农民减负增收工作,成效显著。但是,由于应由社会提供给农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产品严重缺位,导致农民“看不起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严重,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严重障碍。今年的两会,国家极力号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不仅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更需要制药企业的大力支持。
必康制药在积极响应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号召的前提下,经过多次的调研与讨论于2005年底启动了“送药到基层,133基层医疗普及工程”,目的就是为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以自己疗效可靠、价格低廉的药品支持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提高乡村医生的诊疗水平,让更多地农村老百姓用药更安全、更有效、更经济。同时,也针对药价虚高对农村医疗改革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以公共投入为主,积极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
监控和防治传染病、提供贫困人群的基本医疗服务、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和处置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等,单靠市场机制是难以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