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突出两个重点
这两个重点就是凝聚力工程和名师培养工程,这是“三名”工程的本质要求。凝聚力是做好“三名”工程的前提,名师培养是做好“三名”工程的关键,因此要把这两项工程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
1、凝聚力工程
凝聚力是一个学校的生命,没有凝聚力的学校是一个没有生命的学校,更是一个没有生机和活力的学校。学校管理的起点和归宿是人,学校管理的动力和核心也是人,学校管理成功与失败也取决于人。因此,在学校管理中首先要解决的是“人”的问题,要管“门房”,更要管好“心房”。这学期我们提出要创建和谐年级组、和谐教学组、和谐备课组,就是要创建和谐家园,就是要抓好凝聚力。我们所追求的理想格局是:以校长为中心,上下一条心,纵横一盘棋,人心所向,一呼百应。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应遵循四条原则,一是尊重人,营造民主和谐的工作氛围;二是信任人,建立平等竞争的用人机制;三是激励人,完善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四是关心人,创设一个温暖大家庭集体。
2、名师培养工程
学校培养名师,名师造就名校。因此要创造名校必须重视名师的培养。“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而是有大师之谓也”,这句话放在中学也同样适用。那么针对我们学校实际如何抓好名师培养工程呢?结合学校名师培养方案,我想重点谈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培养名师从读书学习开始。朱永新老师说过,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不重复自己,不断创新,这样的教师不会停止对生活的撞击,即使他成不了一位教育家,他也会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他的生命也会更有意义。因此,我们不仅需要读一些教育理论书籍,需要经常读大师作品、经典作品来加深自身底蕴,提高自身学养,同时也要经常阅读报刊、阅读网络,以此对世界保持一种新鲜感,促使自己不停地思考。读书,会在无形中提升你的品位,强化你的人格魄力,进而影响你的学生。
二是培养名师从教育科研开始。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生产力。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平庸化现象”已经成为教师生活中的“头号杀手”。教师为什么会平庸?一是没有目标,二是缺乏激励,三是缺乏自我发展意识与自我发展能力。怎样才能不平庸?那就要促使教师形成自觉发展要求,即推动教师进行教研、科研活动,将是最好的途径,不研究必然平庸。一位成熟的教师应是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他不仅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具有对教学实践的理性思考和深层探究的工作品质,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点,并用“写”来呐喊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只有这样不断地学习、追求、发展和提升,才能克服自己教育教学经验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要积极投身到学校每周一次的校本研修活动中,围绕高效课堂,把问题升华为课题,不断探索实践,再研究,再实践,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三是培养名师要从教学反思开始。我们不少教师含辛茹苦,辛勤耕耘,但时时事与愿违,教育教学效果不佳,于是唉声叹气,怪学生不听话,怪自己运气不好。其实,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要学会反思。只有会思考的老师才“有资格”站在学生面前。也只有会思考的有思想的老师才不会“跪着教书”,也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独立人格的、自信的、有思想的学生。因此我们教师不能仅仅是在教着,更不能是在痛苦地教着,必须开展教学反思,通过“教师每日十问”( 一问:上课前还有哪些方面我没有准备好?二问:课堂上我组织教学的情况怎么样?三问:课堂上我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了吗?四问:课堂上我尊重、激发、引导学生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