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大户和经纪人的作用,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要切实做好动物疫病防治、气象及灾害预测、预报等方面的服务。
五是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在教育上,要继续巩固“两基”成果,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深入开展“三名”工程,不断提升教师素质,着力提高教育质量。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收费“一费制”,使贫困家庭学生都能够上学。在卫生上,要加快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文化上,要突出抓好“三下乡”活动和文明新村创建活动,不断丰富和充实群众文化生活,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在计生上,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和“少生快富”三结合扶贫工程,稳定低生育水平。在民政上,积极探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首先把“五保”户、特困户纳入“低保”范围。在环保上,要突出抓好县城两河污染治理、农村污染防治,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发展生态农业。在扶贫上,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要解决好失地农民生产生活问题,切实消除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
四、强化配套措施,解决发展保障不力的问题
1、强化依法治理,优化发展环境。县域经济竞争力快速加剧,体现着优化发展软环境对区域经济巨大的牵动作用。软环境也是生产力,抓软环境就是抓关键,就是抓机遇,就是抓发展。我多次讲,两南夹西的区位和贫乏的自然资源,决定了xx发展硬环境明显处于劣势,如果软环境再不好,xx的发展就没有希望。经过几年来的集中治理,我县软环境建设确实收到了阶段性成效。但毋庸置疑的是,由于认识上的偏差,软环境制约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实在是到了“不治不行、治不好也不行”的关键时候。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领导机关即是服务机关、职能部门即是服务部门、工作岗位即是服务岗位、公务员即是服务员的服务意识,进一步公开办事程序、公开服务内容,实行文明办公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便民措施,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各行政执法部门要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推行“阳光执法”、听证对话、公开承诺等行之有效的制度,大力加强行政执法监察,严格做到“不按制度办事、就用制度办人”,从根本上解决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个人权力商品化”问题的发生。对各自为政、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以及执法不公、吃拿卡要、故意刁难的案件,要从重处罚。
2、强化目标考核,狠抓工作落实。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需要制定合理的县域经济考核指标体系,把各类发展项目作为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既要有适度加压的挑战性、又要有切合实际的可行性,充分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导向作用。要完善目标体系,加强对各部门和乡镇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实绩的考察和考核,坚持定量与定性、当前与长远相结合,注重骨干产业、加工企业、农民收入等可量化指标的考核,形成导向明显、科学精简、动态监控、赏罚分明的考核机制。今后目标体系的设置将更加突出对乡镇发展实绩、群众实惠和发展后劲的考核,对所有部门按不同的工作性质和门类分别进行考核,并对有历史意义突破的单项工作进行重点奖励。各部门和乡镇都要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实现压力层层传递。要强化目标督查考核,做到日常督查、考核评比和奖惩兑现“三个到位”。各级领导要经常深入一线、深入基层督促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主动协调问题,切实解决问题;县目标办要认真督查全县目标完成的进展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帮助;相关部门要认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