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依托政策扶持,做大龙头企业。加大投入力度,预算万工业发展基金,加快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促进民间资金向企业资本转化,解决企业资金瓶颈制约;完善税费优惠政策,理顺水、电供给体制,全面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储备 亩工业用地,以成本价优先满足企业扩张。把李子园牛奶、光大饲料、盛兴电器、天薪茧丝绸等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打造成我县工业的“航空母舰”;引导中小企业走“小而精、小而特、小而强”的发展道路,争取每年新培育销售收入上千万元的企业 户,税收过百万元的企业1户,有 户小企业进入统计笼子。
(三)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方向,推进城镇化进程。
1.培育产业支撑,增强城镇聚集功能。城镇是三次产业的空间结合点,也是城乡服务业的主要聚集点。目前我县城镇化水平仅为21%,只相当于全省水平的一半,推进城镇化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增强城镇产业聚集功能和人口吸纳功能,大力培育城镇产业支撑,以产业的繁荣推动城镇的发展,从而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创造条件。要围绕建设“休闲旅游聚集区”和“生态卫星城”目标,深化城市经营理念,激活城市各种资源和要素,加快绿化、亮化、净化、硬化等“四化”工程建设,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努力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从而有力提升城市的品位和档次,聚集城市的商机和人气、增强城市的亲和力。要围绕一、二产业特别是城乡主导产业,把县城作为工业企业及商贸流通业、房地产业、餐饮娱乐业、休闲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中心,引导各类中小型加工企业、户办加工业向国道212线、西射线、西古线等主次公路沿线的乡镇场镇集中,逐步形成以县城为核心、以6个中心场镇为重点、以 个小城镇为依托的小城镇中心经济圈。当前,要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着力解决进城农民的社会保障、子女就学等突出问题,积极鼓励农民进城购房经商置业,做到既降低门槛,让农民进得来,又大量创造就业岗位,让农民留得住。
2.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必须坚持调改结合,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当前,最重要的是抓好治水、修路。要继续争取并实施好丘陵地区红层找水项目,做到科学找水、安全饮水和节约用水。坚持大中小微并举,加快升钟水库二期工程等在建大中型水利工程的施工进度,抓好各类水毁工程设施和红岩水库等中、小型病险水库的整治修复,推广苍溪户办工程经验,大办小微水利工程。规范村级“一事一议”程序,落实以奖代补措施,抓好乡村道路的建设和养护,通过项目启动,搞好规划,分步实施。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发展后续产业,确保“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全力建设山川秀美、民富县强的小康新xx。
3.强化技术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劳务开发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环节,又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要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的发展趋势,把劳务开发作为立县富民的一项重要产业来抓,坚持外输与内转相结合,帮助和扶持农民在城镇稳定地就业和居住。要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专业培训、企业运作、一体化服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新路子,认真抓“千万农民工培训工程”,实行引导性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培训与考核发证相结合,培训与输出相结合,提高素质,打造品牌,增强农民工的就业能力,促进劳务输出由量的扩大向质的提高转变。同时,要积极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培育壮大商贸流通、房地产、食品加工、生态旅游、家庭工业等民营经济,就地转移农民工和致富农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