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蚕业大县;以中岭、义兴、凤鸣等乡镇重点,大力实施“粮食丰收工程”,辐射带动全县低山深丘区域发展优质粮油,打造全省产粮大县;以车龙、双凤等乡镇为重点,着力提升栽管质量和水平,年内建成天盛竹业加工厂,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川东北竹业强县。
二是大力实施“一线两片四点”发展战略。以“一线两片四点”为重点,在古楼、太平、莲池、仁和等4个乡镇新栽植“充国香桃”7760亩,嫁接改造200亩;在凤和、仁和、双凤、宏桥、双江、占山、青狮、义兴、紫岩等9个乡镇新栽“西凤脐橙”11200亩,嫁接改良3400亩;在多扶、晋城、木角、常林、凤鸣等5个乡镇发展优质伏季水果9000亩,嫁接改造800亩;在多扶、晋城2个乡镇成片种植优质无公害蔬菜5000亩,着力打造国道212线观光农业产业带,建设四川第二个龙泉驿。
三是强化农业标准化建设。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努力提高西凤脐橙、广丰茭白、众康鸡蛋等已注册农产品品牌的知识度和市场占有额,培育申报充国香桃、优质蚕桑等一批农副产品品牌,进一步拓展广丰有机食品基地、大明无公害畜禽产品基地,逐步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积极推进农产品认证许可,把一般农产品做优,把优质农产品做大,把特色农产品做强,为龙头企业稳定提供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优质原料,切实提升我县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整村推进,建设现代文明新村。要按照“一水二路三产业四人居”的思路,以212沿线贫困村为重点,集中各方力量整合各类扶贫资源,以村为主战场,以项目为载体,主抓支柱产业的大力培植和“六个一”户办工程建设,因地制宜、缺啥补啥,使产业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努力提高新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群众收入。
一是多方筹集建设资金。要加大新村建设资金的配套和自筹力度,对集雨节灌、红尘找水、退耕还林、农发项目等资金要通过项目整合,坚持政府组织和引导,广泛吸引民间资金参与农田水利、乡村道路、生态绿化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准确把握建设重点。引导和组织农民改厕、改圈、改厨,通过治理柴火乱堆、粪土乱放、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等“五乱”举措,营造优美生态环境。大力提倡“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借助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及各种民间民俗活动,广泛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转变农民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要加强农村实用技能培训,让农民逐步学会管理、学会经营,提高生产能力。
三是全力打造示范亮点。要严格按照“统一规划、统一风格”的要求,全面完成晋城镇鹤鸣庵村、朱涯庵村,多扶西三井村、金龟寺村等4个村临212线的民居改造;重点建设以竹产业为核心的多扶金龟寺村、以蔬菜业为核心的多扶西三井村、以桃、枇杷等水果业为核心的晋城朱涯庵村、以黄花梨为核心的常林张村沟和蟠龙观村、以柑桔为核心的义兴吉家店村,从而辐射带动全县现代文明新村建设。
3.加强引导,培育新型经合组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联结农户与龙头企业、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在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技术推广、产品流通、利益协调等方面发展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县的农村专业协会发展势头较好,如关文奶牛、多扶蔬菜、中岭兔业等协会蓬勃发展,特别是实行的“支部+协会”模式很有生命力,值得推广。各级各部门要把培育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认真做好引导、扶持、规范、协调和典型示范工作。要坚持“三民”(民办、民管、民受益)、“四自”(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益)的原则,尊重农民意愿,积极支持、正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