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完善党支部建设的长效机制作为最基础性的工作。包括党支部书记的选配培养、党员教育管理、党支部组织开展活动、联系服务群众等方面的机制。尤其是要坚持和完善好“三会一课”制度,积极创新形式,赋予新的生机活力。二是要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在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要把提高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公信力、基层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公信度作为一项核心性的指标来打造,以公信度的不断提高来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要把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作为重点,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切实把握群众诉求,疏导群众情绪,强化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切实加强领导和指导,确保活动取得实效、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市、县(区)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本地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县(区)领导小组负直接领导责任,基层党组织负责组织本单位的学习实践活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既要把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认真落实到位,又要给基层留下足够的创造空间。中央强调,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注重简便易行、简化程序,并不是简化工作,更不是降低标准、放松要求。各地在活动中,要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是要严格把好规定动作关,确保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不打折扣,不走样。尤其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细化规定动作的措施要求。二是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积极创新自选动作。市里制定的“1+4”方案,所提的要求也是比较原则的,给各地留下了创造空间。各地要在坚持总体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大胆创造,选好自选动作,丰富活动内容,创造出行之有效的方式和载体。对基层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及时进行总结推广。
第二,要抓好思想发动和示范引导,既要保证活动的覆盖面,又要突出重点。要坚持广泛发动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广泛发动,就是要把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始终,针对党员在学习实践活动不同阶段的思想认识问题,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引导工作。尤其是要引导广大党员群众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为了人民、造福群众的理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得实惠”,进一步增强基层党员群众的机遇意识、参与意识。扩大覆盖面,就我们这个劳务输出大市来说,还要高度重视抓好流动党员的学习实践活动。在市内流动的,由流入地党组织负责。对在市外的流动党员,要积极加强与流入地党组织的沟通配合,协助做好相关工作,尽最大努力让所有党员都能参加学习实践活动。
突出重点,就是要抓好三个群体:一是乡(镇)、街道党委领导班子及成员;二是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尤其是支部书记;三是选派干部和选聘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要教育引导上述重点对象,既要高质量高标准做好自身学习实践活动,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又要及时领会上级精神,加强对本地本单位学习实践活动的领导和指导。需要强调的是,省里已将第三批选派干部的任期延长到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基本结束。广大选派干部要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完成好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
第三,要贯彻好群众路线,既要坚持“开门搞活动”,又要注意引导群众有序参与。在活动中,一定要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广泛听取并充分吸纳群众的意见建议,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坚持群众路线,也要注意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多做理顺情绪、凝聚人心的工作。尤其是要引导群众不要把因机制体制改革不到位不配套和发展不足发展不够造成的问题,都算在基层党员和干部身上,也不应指望一次活动把存在的所有问题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