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在特色块状经济的高低程度上。如果没有一定的特色和规模,就无法形成客商稳定的加工基地,在市场上就谈不上有竞争力和吸引力。因此,我们要继续坚持培育特色块状经济这一方向不动摇。这次出台的县委(2008)12文件,在培育特色块状经济方面,政策力度相当大,比如,鼓励乡镇积极培育特色块状经济,建设“一乡一品”的专业乡镇。凡是一个乡镇来料加工单一品种加工费达到100万元以上的,经年终考核验收后,由县政府给予1万元的奖励;实现加工费150万元以上的,由县政府给予1.5万元奖励;实现加工费200万元以上的,由县政府给予2万元奖励。比如,鼓励乡镇在小城镇集聚发展来料加工业,建设来料加工特色街。凡在乡镇政府所在地集镇规划区范围内创办来料加工企业5家以上,培育手工加工经纪人3人以上,且辐射带动集镇区300人或全镇500人以上从事来料加工的,经考核验收后,由县政府给予所在乡镇1.5万元奖励。比如,鼓励农村(社区)积极创建来料加工专业村(社区)。对于组织100以上固定从业人员从事来料加工,且有1个骨干项目年加工费收入突破20万元的专业村(社区),经考核验收后,由县政府给予2000元奖励。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全力做好三个“千方百计”,加快推进来料加工优势项目的块状集群发展。
1、千方百计多拿单子。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充足的货源,形成特色块状经济就是一句空话。保证充足的货源,就要千方百计多拿单子。我们要切实加强信息化建设,努力构建来料加工信息收集网络,运用来料加工网站、电视台报社专栏、简报等平台,引导经纪人应用信息化手段,拓宽来料加工业务渠道。在此基础上,一是要眼睛向内找单子。依托本地资源优势,承接来单加工项目,如竹木深加工、绣花等。盯住本地企业,有需要对外协作加工的,主动与之联姻,合作共赢。二是眼睛向外找单子。主动“走出去”,从杭州、萧山、桐庐等来料加工搞得较好的周边县市寻找业务,从义乌小商品市场等国内知名市场获取来料加工货源,甚至可以通过外贸部门或企业、国际互联网等途径,从国外市场上获取加工订单。当然,还要加强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的沟通联系,他们中有许多人本身就在加工扩散型企业工作,许多人手中还拥有各种加工项目的信息资源,可以从这方面入手获取更多的来料加工业务。
2、千方百计拿好单子。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是立足已有的优势项目拿单子。目前,我县珠饰品、家纺、针织、挂锁、雨伞、制笔、方格簇等项目已初具块状雏形。我们在跑市场、接单子时,首先注意承接这些已有基础的优势项目单子,因为这些项目现在无论在加工队伍、加工技能等方面,我们都有了一定的基础,都是实践证明了符合我县实际、有较强生命力的项目。拿到了这方面的单子,更有利于我们已有优势项目的做强做大、形成块状。二是要注意挖掘新的优势项目。丰富来料加工品种,培育新的优势项目和块状经济。在接这类单子时,要看单子的加工费收入高不高,能不能吸引人;量大不大,业务是否具有连续性;操作的工艺难度如何,是否适合现在的加工队伍等等。要主动去“攀高亲”,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依托品牌大企业大集团,本身对来料加工单子就是一种质量和信誉的保证。鸠坑的天堂伞业,就是依托于杭州天堂伞业集团,获得了稳定的货源和销售渠道,才能有今日的红火景象。屏门王伟斌今年也在主动与浪莎袜业接洽,厂方还前来帮助解决技术问题,前景比较看好。同时,我们要继续加大对来料加工扩散型企业的引进力度,一步到位实现来料加工由“经纪型”向“生产型”及“生产经营型”的更高层次转变,更有利于来料加工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