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不好理解,很难把握。兴办企业是来料加工提升产业层次、加快形成特色块状经济的需要,是来料加工发展的必然结果,“一手抓”兴办企业不难理解,为什么还要“一手抓”家庭手工来料加工?首先从最简单的手工加工入手,可以减少风险,动员更多的农民走向市场。今后随着他们经验丰富,技能提高,市场熟悉,再向来样加工、来单加工、有设备、有厂房的加工直至自己办厂过渡。其次坚持以家庭为经济单位,发动千家万户搞来料加工,可以降低投入和生产管理成本。可以说,家庭手工、千家万户、铺天盖地、百花齐放的特点是来料加工与其他产业相比最大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因此,我们各乡镇一定要坚持把握好原则,加强引导,循序渐进。广大来料加工经纪人,也要摆正心态,从最基础做起,逐步提高。
这几年来,我们在发展家庭手工加工和兴办企业上之所以各有侧重,原因就是在各个时段出现了一些与我们“两手抓”发展总导向不协调的因素,而并不是说某一方面比另一方面的工作更重要。现在我们既有来料加工企业发展不够的一面,更有家庭手工加工发展不够的一面,也就是说,现阶段我们这两方面都还不够硬,都需要继续坚持和强力推进。在来料加工处于初始阶段的时候,更加需要我们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尊重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做到兴办来料加工企业和发展家庭手工加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是做好同步引进工作。在跑市场、接业务当中,承接家庭手工加工单子和引进来料加工企业都要抓住不放,不可偏废。二是要做好同步推进工作。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可能在某一方面遇到的阻力和困难会更大一些,比如,地理位置偏远一些的乡镇兴办来料加工企业的难度就大一些,农业产业化搞得比较好的乡镇组织群众发展家庭手工加工难度就大一些,等等,但不能因此就置之不顾,必须积极寻找有效的对策和举措,认真加以克服和解决,使发展家庭手工加工业和兴办来料加工企业得以同步推进。需要指出的是,同步推进不等于不要重点,坚持“两手抓”也不等于力度要完全一样。各乡镇应根据自身的实际,寻找相对的平衡点,努力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近期政绩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的要求。三是要找准“两手抓”的结合点。发展家庭手工加工和兴办来料加工企业有一个很好的结合点,就是龙头扩散型企业。引进和培育龙头扩散型企业,一方面可以加快我们向企业化迈进的步伐,提高来料加工的总体档次和实力。另一方面,其扩散型的业务,也有利于带动企业周边的家庭手工加工业,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事情。但这项工作的难度较大,今年我们考核只对“一主两副”及一些条件较好的乡镇下了新办10家龙头扩散型企业的任务。对此,各乡镇必须要高度重视,有任务的乡镇要做到积极主动,在确保完成任务的同时可以向发展2-3家努力,没有任务的乡镇也要自加压力,争取有所突破。
三、进一步加强经纪人和加工人员队伍建设
发展来料加工的主体是经纪人和加工人员两支队伍。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总量与素质并举的原则,进一步抓好两支队伍建设,为全县来料加工新一轮发展提供坚强的人力支撑。
1、突出重点选能人。经纪人是做好来料加工的关键环节。到去年底止,我县经纪人已经达到346名,但与全县来料加工发展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今后,我们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抓好经纪人的选拔和培育工作,不断壮大来料加工经纪人总量。要着力提高经纪人选拔工作的实效性,抓住重点人群选好能人,在村两委党员干部、产业大户、下岗职工、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群体中筛选经纪人。从过去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