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绑式”扶贫开发机制,整合资金、整合力量,进一步做好“三房”改造、新村扶贫、移民扶贫等工作,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贫困群众上学难、看病难、行路难、用电难等问题。州委、州政府决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将集中资金,加大扶贫攻坚投入,重点用于基础施建设等八大扶贫工程,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的发展条件。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各部门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扶贫开发的总体规划统筹协调、通力配合,强化县域经济发展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贫困人口家庭财产持续增加,收入水平持续提高,生活质量持续改善。
各级党委、政府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社会建设,切实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不懈地实施好“惠民行动”,扩大公共服务覆盖面,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实践“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一是切实办好惠民帮扶中心。全力实施好“10+5”惠民行动,形成富民惠民、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编制完善并实施好“十一五”惠民帮扶规划。二是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要坚持“治穷、治病、治愚”并举方针,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要优先发展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质,实现教育公平,使民族振兴的基石、社会公平的基础更加牢固。要在素质教育上狠下功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认真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规范寄宿制学校管理,增加贫困学生的补助,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要坚持公共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农村三级医疗保障网络建设,切实加大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疾病的防治工作,尤其要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切实遏制艾滋病的传播蔓延。要把禁毒工作作为农村社会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洽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把禁毒斗争同经济发展、扶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治理毒品犯罪。三是倡导全民创业。要加强政府引导,完善支持自主创业的机制体制,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建立创业基金、创业贷款贴息、创业税收优惠三位一体的创业支持体系,健全面向所有贫困群众的就业、创业援助制度,以创业带动就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新风尚,更好地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主动性,使更多的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成为创业者。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救济救助工作。切实做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积极做好农业保险、工伤保险等,拓宽社会保险覆盖面。城镇低保要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农村低保要扩大覆盖面,农村“五保户”要全部纳入供养范围,有条件的可实行集中供养,同时要提高供养水平;要认真做好救灾救济工作,春节即将来临,各地要积极开展访贫问苦工作,确保困难和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医疗、有洁净水喝。此外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既要挖掘弘扬传统优秀的民族文化,又要积极传播先进的文化,破除陈规陋习,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克服等靠要的惰性习气,自强自立,乐观向上,积极行动,战胜贫困。
四、落实责任,强化执行力
扶贫攻坚,是各级党委、政府一项重要的经济任务,更是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是检验我们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扶贫攻坚是一场硬战、一场攻坚战,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勇往直前的冲力和众志成城的合力不行。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在落实上下功夫,在执行上下功夫,在成效上下功夫,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出实招、求实效,圆满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扶贫开发任务。
(一)必须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