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充分整合各种项目资源。把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建设项目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将贴息贷款资金重点投放到项目实施村、组的农户。三是部门协调配合,加大整合力度。由涉及资金整合的部门对照项目实施村的“866”项目规划,最大限度地将资金整合到实施村的建设项目上。四是强化资金管理。按照《云南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坚持“专款专用、专户储存、专人管理、封闭运行”的原则,严格扶贫资金管理,认真执行资金预拨报账制,实行行政效能监察制度,确保资金使用效益。项目开展前,审计局对工程项目进行事前审计,详细测算工程量及预算是否符合标准;每年项目实施过程中,由县扶贫办牵头,组织审计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对千村实施村进行了资金审计,加强资金管理。
(五)抓管理活机制,为巩固扶贫成果提供制度保障。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把政策扶持、政府引导和农民广泛参与结合起来,把实施“866”工程从“要我干”真正转变为“我要干”,切实解决好“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对需要建设什么项目,怎么建设都由村民按照“一事一议”的程序,在认真讨论、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决策,由群众说了算,一旦建设项目确定后由群众自己组织实施,使群众真正成为了建设的主体。对农户“8有”项目数量、建设内容、补助对象、补助标准以及自然村、行政村“6有”项目资金使用和物资发放等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在公益事业项目建设中,按“一事一议”的原则,制定公益事业筹资方案,一方面对所筹资金的使用坚持由乡镇财政所统一建账、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并成立民主监督小组,对“一事一议”运作的全过程及后续工作进行监督、评议;另一方面认真完善一事一议筹资项目预算、决算和审计监督制度,无论工程大小,手续必须齐全完备,并在经过上级审计的基础上,将筹资的提取使用、项目建设和落实情况在村务公开栏张榜公布。
(六)加强组织建设,为和谐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在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工作中,我们坚持从村干部和党员带头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入手,围绕群众最关心、最实际的问题,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长效机制,选好配强村级“两委”班子,把综合素质、感召力、事业心“三强”的农民选拔到村干部岗位上来,把愿服务、会服务、能服务的农民吸纳到农村党员队伍中来,着力提高村党支部的领导能力,增强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在项目建设中,充分调动村民小组长的积极性,注重发挥村民小组长的桥梁纽带作用、国家扶贫政策的宣传作用、产业培植的示范作用和公益事业建设中矛盾纠纷的调解作用,真正促进了干群融洽、邻里和谐、互帮互助、健康文明新村风的形成,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享受到了村内发展的成果。
三、存在困难及问题
(一)我县是全国592个重点贫困县之一,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群众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自然环境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受近几年物价上涨因素影响,因灾、因病、因教育消费等原因返贫发生率在不断上升,按照人均纯收入1196元的新贫困标准统计,目前全县有贫困人口4.55万人,扶贫工作点多,面广,工作量大。
(二)资金矛盾依然十分尖锐,各级财政投入到扶贫开发的资金十分有限,资金整合难度大。。
(三)整村推进村基础设施薄弱。近几年实施的整村推进项目,每个项目只是15万元资金,主要解决贫困群众温饱最直接相关的生产性项目,未全面涉及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设施的建设,加之整村推进项目的自然村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设施建设薄弱,难以达到整村推进的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