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相应的产业支撑,农民没有足够的收入来源。产业扶贫就是通过向贫困地区引资金、上项目,不断发展壮大当地的产业基础,实现农民收入渠道多元化,逐步减轻农民对土地的依靠程度。实践证实,产业基础好的村,农民的生活水平就高;相反,产业基础较差的村,农民的生活水平相对很低。所以,我们要始终将产业扶贫作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务必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充分发挥企业在产业扶贫中具有的先天优势,加强与企业的联系,积极引导企业经营者将投资目光转向贫困村、纯农业村,扶持农民发展节约农业、高效农业、循环农业;要积极为企业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协调处理好企业与所在村的关系,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各企业要踊跃参与扶贫开发,牢固树立“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发展企业、回报社会”的社会责任感,关注农村发展、关心农民生活,将企业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人民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争做一名政治觉悟高、群众威信高、社会形象好的企业家。各扶贫单位要立足自身实际,具体分析把握驻村的风土民情、比较优势,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计划,坚持引进大项目、发展大产业,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干,切实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
二是大办实施基础扶贫工程,着力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脆弱、生产生活条件差,是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从2006年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全面开展。针对我市农村基础设施较为滞后的实际,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的重点任务。各扶贫单位要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打响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紧紧围绕造林绿化、节水技术推广、人饮解困、中小型浇灌工程等重点,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想方设法为农民解决农业生产的各种难题,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在公路建设方面,要在基本实现我市村村通村基础上,加强农村村内道路的硬化、绿化、美化工程建设,有条件的村要力争实现户户通水泥路;在通讯方面,要加快村村通有线电视建设进程,扩大有线电视覆盖面,为农民把握科技信息、了解国家政策、提高文化知识水平提供有力帮助。要继续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建设,优化农村能源利用结构,改善农民生活环境。
三是大力实施智力扶贫工程,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要继续开展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农村,通过送书籍、召开座谈会、培训会、咨询会等形式,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有技术、懂法制的新型农民。要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将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开阔农民视野的重要途径来抓,坚持农业消化一批、工业吸纳一批、第三产业转化一批、市外输送一批的多元化就业渠道,组织好对农民的转移培训工作,增强农民就业技能,提高农民就业质量。继续深入开展扶贫助学活动,帮助家庭困难户子女解决入学难的问题。
四、加强领导,创新机制,推动扶贫工作纵深发展
1、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具体要做到“四个到位”:一是领导到位。各级各部门的一把手是扶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将扶贫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一级向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二是任务到位。要继续按照扶贫工作五件实事的要求,每个扶贫工作队每年为驻村至少帮扶五户贫困户、资助五名贫困学生、建设一项基础设施工程、转移10名富余劳动力、完善实施一个产业项目。三是投入到位。各级各部门要千方百计筹措扶贫资金,集中财力、集中人力,重点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要怀着关心农民群众疾苦、体察群众冷暖的为民意识,舍得出钱出力,造福一方百姓。四是监督到位。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