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方面:一是重视程度不够到位。少数单位对扶贫工作的重要性熟悉不够,把社会扶贫工作看作是一般性工作,思想上位置轻,工作上缺计划,帮扶上措施少,存在应付现象,没有实际效果,很少为贫困村解难题、办实事。二是具体工作不够细致。少数乡镇和单位工作不够细致,对村里提供的“一帮一”结对帮带贫困户名单,乡镇没有核实,县直帮扶单位也没有到户走访,加之少数村干部有优亲厚友问题,村里报上来的帮带户不是真正的贫困户,既挫伤了县直单位帮扶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同时还在群众中造成很不好的影响;部分单位没有确定扶贫联络员,日常工作没有确定专抓,基层情况不熟悉,帮扶的项目与贫困户的实际困难不对口,起不到较好的帮扶效果。三是总体进展不够平衡。县直部门之间工作开展的不够平衡,有的单位出钱出人,倾力相助,而有的单位以经费困难为借口,对贫困村贫困投入很少,也有三权在上的部门,帮扶不够积极。少数乡镇对社会扶贫工作不够重视,有的乡镇直机关干部职工没有下去,进村入户“一帮一”帮带扶贫没落实到位,形成死角死面。
三、强化领导,明确责任,确保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实效
扶贫开发,消除贫困,缩小差距,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充分熟悉社会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加强领导,转变作风,强化服务,切实把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一要提高熟悉。世纪之交的三年连旱和2003年的特大洪涝灾难,造成我县大批群众因灾返贫,非凡的地理位置,频繁发生的旱涝灾难,加之薄弱的农村基础设施,是造成我县脱贫难、返贫易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县农村贫困问题仍然十分严重,贫困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没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一部分村还不能实现晴雨通车,不少地方还不能达到旱涝保收,2006年底,全县尚有71321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组织开展帮带扶贫,扶助农村弱势群体,是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工作。目前农村困难户的生产、生活确有一定的困难,特困户正处于“青黄不接”时节亟待救助。我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党和国家给予了我们大量的投入,省、市、县各级领导对我们十分关心,省直、市直单位不仅派精兵强将来我县挂职扶贫,每年都要给我县特困户捐赠大量的资金和物品,给我县扶贫开发工作以极大的支持。我们生于此、长于此,不少同志的家乡就在贫困村,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不支持社会扶贫工作,大家更应当用十倍的热情、百倍的努力去做好这项工作,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熟悉,充分熟悉做好帮带扶贫工作的重要性,确保帮带扶贫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
二要加强领导。社会扶贫既是一项经济工作,也是一项政治任务,是党政一把手工程,要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确定分管负责人和专抓人员,县直各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要全力抓好落实,要尽快确定一名扶贫联络员,具体负责包村帮带扶贫的日常工作。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参照县里的做法,切实加强对社会扶贫工作的领导,切实抓好本单位本系统的社会扶贫工作。
三要明确责任。首先,要明确重点村的扶贫工作包保责任制。重点村的扶贫工作实行县乡村三级负责制,牵头单位负责协调县直相关部门落实重点村的扶持项目和资金;乡(镇)包村责任人负责重点村全盘规划和项目建设。其次,要明确部门驻村帮扶责任制。每个驻村部门都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想方设法为所驻村办成一至两件事实。再次,要明确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的结对帮扶责任制。每个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和乡镇领导干部都要带头到所联系的贫困村与贫困户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帮助贫困户解决温饱、摆脱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