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希望大家一定要进一步理清思路,创新思维,彻底摒弃那些不合时宜,阻碍发展的旧观念,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全面性的战略眼光和锐意创新、开拓进取的拼搏意识,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带动本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二)要积极探索破解“三农”问题的新途径。
第一,要不断开拓守土致富的新出路。在当前我县土地资源紧缺,产出效益低下的情况下,要更好的实现守土致富,就必须要走好两条路子:一是搞好特色种植、养殖。特色种植、养殖因其良好的市场前景、较高的投资收益为当前农民增收创造了广阔的空间,近几年我县部分群众的实践和探索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大清沟乡新南村的李树有2000年建起了7亩黑宝石李果园,经精心管护,2002年果树第一次挂果就收了1.4万斤,收入达到7万元,创造了亩收益一万元的奇迹。狮子庙乡朱家坪村党支部书记王长栓2001年以每株0.2元的价格购进4千株桑苗、3张蚕种试种、试养,
3个月后每张蚕种收益达到800元,在他的带动下,当年投入种桑养蚕的14户群众,在半年时间里收入最多的达到了5000余元。从这些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搞特色种植、养殖是当前农民增收的一条快速途径。二是要坚持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要树立跳出农业抓农业、以工业化的理念抓农业的思路,通过产业化经营,推动规模化发展,努力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出最大程度的效益。在实施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对市场的研究和把握,作到围绕消费者消费对象的转变和消费层次的提高来搞产业化,大搞一些营养价值高,具有保健功效的绿色产业项目;围绕那些收益好、市场风险小的项目来搞产业化;围绕那些市场奇缺的产品来搞产业化,从而不断提高产业效益,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第二,要努力寻找离土致富的新形式。一是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催生一批民营企业,为农民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从而增加收入;二是依托小城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要引导农民进城从事服务行业,依托小城镇这一平台走向富裕;三是要扶持引导农民开办中介组织,通过搞活流通,繁荣农村经济。要不断培养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把农副产品更多更快的送出山门,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农民的现金收入;四是要抓好劳务输出。这是一条最稳妥、最快捷的增收途径。目前,我县劳务输出情况较好的庙子、合峪、潭头等乡镇的部分群众已经在这方面尝到了甜头。比如,荣获2003年全县十大杰出务工青年的庙子乡咸池村村民段景峰,1993年到海外当船员,1998年回国时带回人民币四、五十万元。1999年外方以每月600美元薪水为条件邀请其再次出国务工,2002年期满回国后,段景峰用10万元盖起了全村目前最漂亮的欧式三层小洋楼,用3万元进行了装饰,家庭影院、摄像机、摩托车等现代家庭用具一应俱全。在他的影响下,该村已有十几名青年出了国。这些外出人员通过劳务输出不仅富了袋子,积累了资本,也换了脑子,增长了见识,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农村党支部书记要想更好的增加农民收入,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落到实处,就要组织和动员广大中青年农民果断的走出去。另一方面,当前外出务工也面临着较好的环境。去年温家宝总理帮民工讨工资的事件,引发了全国范围的清欠风暴,标志着劳务经济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外出务工越来越显现出光明的前景,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利形势,教育和引导农民打消顾虑,勇敢的走出去,大胆的走出去,快速致富,共奔小康。
三、抓班子,带队伍,是农村党支部书记的看家本领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基层党组织的第一责任人,我们必须牢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