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组织实施整村推进,重点强调以下几点:
⒈确定整村推进村。整村推进首先要在一类重点村实施。实施未投入过财政扶贫资金(含以工代赈资金)的一类重点村或投入财政扶贫资金万元以下、贫困人口温饱还未解决的一类重点村;已投入财政扶贫资金万元以上、贫困人口温饱基本得到解决的村暂不安排实施整村推进;没有规划或规划不符实际而又一直未作修订完善的村,暂不安排实施整村推进。一类村实施完毕,可顺次向二类村、三类村逐步推开。对于一类村多的地方,州扶贫领导小组将根据全州实施进度和质量进行调整。
⒉修订和完善村级扶贫规划。规划的目标和措施要切实可行,绝不能搞花架子。要从贫困村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全面规划建设内容。要广泛动员群众酝酿讨论,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尊重群众的意愿。要突出重点,扶贫规划的实施要分轻重缓急,把有限的人、财、物用在与解决贫困群众温饱关系最密切的项目上,用在解决制约贫困村发展最根本的问题上。在此基础上,制
订并逐级上报整村推进年度实施计划。整村推进年度计划实行上年申报审批、次年组织实施,一次审批、集中投入、两年完成。要根据村级规划,建好项目库,统筹安排好扶贫资金,整合扶贫资源,按年度计划把规划目标和项目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
⒊明确整村推进建设内容。整村推进要围绕“三个基本”来实施。一是拓宽贫困群众基本的增收门路。重点是培育和发展基础产业、特色产业。主要包括能直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尤其是要重点发展畜牧养殖业;二是改善贫困村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重点是通村公路、基本农田建设。主要包括乡村道路、人畜饮水、通电、“三小”工程、坡改梯、沼气、退耕还林草、移民搬迁、电视、广播、通讯事业、综合服务室(卫生室、计生室、文化科技室、党员活动室)和教育等;三是提高贫困群众的基本素质。重点是增强贫困群众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能力和外出务工技能。主要包括良种良法等农业适用技术、农业生产技能培训、远程教育接收点、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劳务输出人员技能培训、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建设内容不搞一刀切,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村而异,本着需要什么搞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分轻重缓急,优先解决与脱贫关系最大、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问题。
⒋整合资金,加大投入。整村推进要害是增加和集中投入。在我州贫困面大、财力弱的情况下,既要从增量上想办法,加大各级财政的扶贫投入力度,争取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又要从存量上想办法,以县市为单位,整合部门各类资金投入。这是这次会议需要着重强调和着力解决的首要问题。首先要集中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对实施整村推进计划的贫困村,从××年起,州扶贫办按每个村不低于万元安排专项财政扶贫资金,直接投入到村的建设项目;切块分配到县的财政扶贫资金,以上要用于整村推进项目。发改、民族事务等部门治理使用的财政扶贫资金,宁波对口帮扶资金及其他社会扶贫资金,要围绕整村推进计划统筹安排使用。州、县市财政部门要相应调整支出结构,增加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投入。其次要整合部门各类资金投入。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易地移民搬迁资金、沼气建设资金、“三小”水利资金、畜牧发展资金、农机补助资金、通村公路建设资金、义务教育资金等各项涉农资金,都要优先投入到实施整村推进的贫困村,集中支持其建设项目的实施。当前,各级各部门投入农村建设发展的资金不少,一定要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发挥积聚效应和规模效益。再次要加大信贷扶贫资金的投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贷资金的投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