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点,也是扶贫开发的基本任务。扶贫开发必须针对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抓住促进农民增收这一关键环节,加大对特困村组和贫困农户的扶持力度,采取市场引导、政府扶助、激励发展的综合扶贫措施,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发展思路,扶持贫困农户不断培育促进收入持续增长、极具市场前景的主导产业。要通过今年的努力,使我县的8个特困村及今年启动、续建的重点村、新农村的当家产业基本形成,为新农村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二)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条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保证。我县农村8个特困村,基础设施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公共事业发展滞后,不少地方饮水、用电、出行等基本需要难以满足,这是制约经济发展、形成贫困顽疾、导致返贫率高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新农村、让广大农民过上富裕文明新生活的基础性工作,更是扶贫攻坚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重要内容。要用好用活中央支农政策、扶贫政策,捆绑各类资金,整村推进,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大突破。对8个特困村,要继续坚持“四个一”的工作机制,按照原规划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要通过今年的努力,完成总任务的80%以上。对今年县上新启动的8个新农村和10个重点村,要做到居住环境美化亮化、农田综合治理、通村道路、供水工程、电力通讯和沼气入户等建设整体规划,协调配套。
要以提高农村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加快农业综合开发建设进度,力争在5月中旬前,全面完成太平河上片农业综合开发任务,6月初启动建设太平河下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办、交通部门,要抓住国家实施“通达”、“畅通”等工程机遇,相互配合,加快新农村、特困村和重点村的公路建设,促进通乡镇公路油路化、通村公路水泥化目标的早日实现。林业部门要结合新农村和扶贫重点村建设,加大“三化一片林”项目的争取,做好通村道路、庭院的绿化,形成主干道、通村道绿树成荫,房前屋后果树飘香的优美景象。县级各联乡包村、包抓新农村建设的部门,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要求,找准位置,发挥优势,带头履行职能,全力支持新农村和特困村、重点村建设。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研究一些优惠扶持政策,特别是计划、城建、国土等部门,要围绕村庄改造、新村建设、土地复垦和用地指标置换等研究一些具体办法。对涉及到新农村建设和移民搬迁等方面的收费,能免的尽量免,能减的尽量减。要认真落实好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加快实施“少生快富”扶贫工程,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素质。要加强农村文化站、村级文化室和文体设施建设,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差距。
(三)突出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我们之所以贫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劳动者素质较低、观念落后导致的发展能力差。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增强其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近年来,我县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素质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整体素质还比较低,特别是长期居住在高寒边远山村的农民,大部分都是年老、体弱、智低、力差的人口,思想观念比较落后、科技文化知识欠缺、民主法制意识淡薄,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距甚远。与此同时,全县每年大约有3000多初高中毕业生走向社会成为新生劳动力,其中不少是贫困家庭子女。如果放任不管,就会像其父辈一样循环贫困下去。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把提高人口素质放在突出位置,既要抓好现有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适应市场、参与竞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