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定位在货列检到达35分钟、始发25分钟和客列检8分钟的作业过程,必须定位在厂修、段修、辅修等生产流水线和基本岗作业的全过程。这其中要着力解决一个难点问题,即:变计划治理、痕迹治理、结果治理为过程治理。当然一项工作必须要有计划,但段的计划下达了,文件下发了,会议召开了,各车间科室不能用计划落实计划,用会议落实会议,而必须进入生产工作过程抓贯彻,严检查,真落实。否则,计划和文件就成为一纸空文,没有任何意义。当然有的工作必须留有痕迹,但必须求真务实地检验这个痕迹是怎么形成的,必须是经过踏踏实实的工作过程留下的痕迹。假如抛开过程,为痕迹而痕迹,那么这个痕迹只能是无用之功,不仅无助于治理,相反还要增加额外负担。当然所有工作必须用结果去检验,但我们各层次治理者的责任不是当评委,当一项工作有了结果之后再去评判这项工作的好坏。而是要把工作重点放在现场作业结果得出之前的过程当中,研究的是作业的每个环节、每个工位,透过作业中的问题解决治理层的问题,通过提高治理层的工作质量,最终目的是抓好基本岗达标、基本
规章制度落实、基本作业过程的规范。三要抓实服务治理。从某种意义上讲,治理就是服务,为现场服务,为现场生产者服务是治理的重要职能。服务就要超前解决工装设备上的、作业过程上的、生产环节上的、应急故障和问题处理上的难点和窄路,尤其是现场反映了棘手的问题,治理者就必须当机立断地解决,绝不能等问题成了堆,等现场再三呼吁再去处理。不为现场服务,或者服务不到位,就是我们各级干部和各个科室人员的失职、失责。服务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在治理中体现人性化,努力做到严中有爱,管中有情。应该说最难的是基本岗上作业的职工,我们要及时解决职工在作业中碰到的实际困难,让职工在冰天雪地里、在高温酷暑中、在艰苦劳动的过程中感觉到组织上关心与爱护。服务就要把职工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努力为职工创造我们应该创造、有能力创造的生产、休息和生活环境,用扎实的服务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
第三,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不断提高三个能力。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按照这样的要求,我们要努力营造全段上下人气兴旺、和谐团结、大团队统一意志、全员奋发进取的局面。形成这样的局面,必须注重提高三个能力。一要提高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的能力。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是加强段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干部职工心心相通、互为鱼水、相依襄助的互动过程。一方面,各级组织和各级干部要真心实意地依靠职工群众,用好、用活、用实段务公开、职工代表大会、民主议事会、征集合理化建议等民主治理载体,把充分听取职工群众意见、多方面集中职工群众的聪明作为形成决策、出台政策、做出工作安排的根基和源泉,始终敞开倾听群众呼声与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大门,调动职工群众讲真话、说实话、奉献真知灼见的积极性,切实形成广开言路、群策群力、深化民主治理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广大职工群众要首先尊重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始终把关心段的兴衰,深入实践段靠我发展、我靠段生存的理念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正常的民主治理渠道,主动参政议政,积极坦率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充分体现民主治理的广泛性和群众性;通过随时随地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段的发展献计献策,用群体的力量攻关克难,共同解决段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充分显示全段这个大团队的力量。二要提高各级干部领导能力。我们全段这个大团队能不能统一目标、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不断取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