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党委书记都主政一方,是各乡镇、办事处的一把手。同志们的个人思想作风建设,直接影响一个地方的发展。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方方面面的工作都与乡镇有关。关于如何演好党委书记这个角色,过去一定讲过不少。各位任职时间各有长短,都有各自的感受。现在,我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想,愿与大家共勉。一、要做一个善于学习的人
学习问题,我党长期以来一直高度重视。比如,延安整风时期,就把学习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毛泽东专门有个讲话,就是叫《改造我们的学习》。当前,加强学习的紧迫性、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加强学习是时代和形势的要求。不能满足于大学期间读了几本书、学了多少东西。好多东西已经过时了,有的现在看起来甚至可笑。因为时代在变,形势也在变。例如政治经济学,以前沿用的是苏联的理论体系,从马克思的《资本论》出发,讲土地理论,讲均衡发展理论。而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当然,现在仍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但是内容更丰富了。这些变化是1992年以后不断进取、突破、发展而逐渐产生的,这些新的知识是以前在书本上学不到的,必须不断学习。
其次,加强学习是实践的要求。我们提高执政能力,不仅要向书本学习,更要向实践学习。我在大学工作过9年,也读了不少书。但是到政府机关工作后,才发现书本理论离工作实践太远。从省里到市里,又到县里,越来越发现所学的东西离实践远,起码是有一定的距离。2000年,刚到泰安,分管改革工作,可能组织上觉得我从体改委下来,理论上、业务上都熟。但一坐下来开会,听了同志们的发言,就感到自己不如企业厂长经理、部门负责人熟悉业务。他们长期工作在一线,研究的许多问题以前我见都没见过,实践的复杂性远远超过以前把握的理论知识,具有更强的综合性。到政府后,参加接访,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一年下来,看看记录,发现接访其实是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考验,什么都要向实践学习。所以,村、乡镇、企业干部身上能够学到许多东西。实践也是老师,要善于向实践学习,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比如说,现在党中心提出来,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仔细研究一下,党在改革开放27年间,走过的道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指导思想不断丰富完善。79年,全国百废待兴。矫枉必然过正,当时提出一切工作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讲"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后来发现片面抓经济建设造成许多副作用,又提出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再后来,又进一步提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搞"五个统筹"。虽然经济还是中心,但发展的内涵更加丰富了。可见,中心也是在不断学习。我们每一级干部,都要不断学习、经常学习、善于学习,党委书记都要做一个善于学习的人。
二、要做一个政治敏锐的人
在政治上要有头脑,这不是一句空话。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吃透上情,把握上级路线、方针、政策、法规等大的方面,要清楚指导思想、工作重点。比如,关于科学发展观、宏观调控的内容,都要心中有数,不能闷着头干,要和上级保持一致。拿耕地保护来讲,这关系民族、国家利益和国计民生,因为民以食为天。搞不好,一旦发生战争,粮食不够,就会大乱。中国和
别的国家不同,人多地少,和美国比,人口多,但可用耕地却少三分之一。宏观调控,重要的方法之一是用银行杠杆调控经济。现在银行也在改革,政府可以协调项目贷款,但人家也要看项目的具体情况。比如土地储备项目,他们就感爱好,主动来找我们提供贷款。所以,对宏观调控的内容要明白,对中心的宏观调控,省、市级的中观调控,就算说不全,也要能说个大概。像中心的"五个统筹"、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