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环境。三是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在城镇功能区调整中规划出足够的空间,吸引第三产业的集中发展。着重抓住县城中心镇的优势,注重服务业的拓展,强化三次产业的联动效应,提高我镇经济的竞争力和城市发展的支撑力。
4、核心工程——注重体制创新。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坚持珍惜资源,保护耕地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中心镇建设与合理用地、保护耕地的关系。建立城市建设用地储备机制,增强政府依法调控土地市场能力。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协调,合理调整“农保率”,争取使用地指标。在工业园区建设中,要严格执法、杜绝非法行为,防止进区企业圈而不开,开而不发,等待升值后再炒地皮。二是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宣传力度,把好的项目推介出去,吸引投资商来投资。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向外宣传介绍我们的项目、优惠政策等等。同时积极向上、向外争取各种资金。不但要争取县里的、市里的、省里的,而且要争取省外甚至国外的。不但要政府直接争取,而且也要通过本镇其它民众的社会关系争取资金。三是通过国有土地有偿转让、引进外资、带项目开发等途径筹集资金,为城镇基础设施开辟稳定的资金来源,以缓解当前小城镇建设资金捉襟见肘的状况。同时积极引导金融部门增加对城镇重点项目的信贷投入。
5、基础工程——不断优化政策。认真贯彻上级关于促进中心镇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罗阳实际抓好政策落实。总结完善宅基地整理办法,盘活土地存量。探索旧城、旧村改造新途径,在主体缺位、政策缺位的情况下,引导与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通过村民自治组织制定相关章程,加快宅基地整理,提高拆迁效率和重建速度。进一步优化环境,加快审批制度的改革,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各种收费,为中心镇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严格规划管理,加大土地规划、土地执法力度。在中心镇建设中充分考虑罗阳的经济发展水平,科学决策,稳步推进,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6、配套工程——发挥文化力特有作用。张德江书记曾指出“城市特色的根基在文化”。镇村文化积淀越深厚,就越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在下一步的中心镇建设中,我们将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大对环境的综合整治,使罗阳的环境卫生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努力使罗阳建成适宜创业和居住的生态型城镇。同时高度重视文化的特有作用,不断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以创建文明村为载体,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城镇文明水平。
我镇按照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心镇发展的意见》(粤府[2003]57号)的精神和要求及省、市、县的有关政策积极推进罗阳的中心镇建设。
首先是高起点、高标准地抓好中心镇的规划编制和管理。除认真配合县抓好县城规划区内的规划管理外,还邀请专家对县城规划区外的地区进行规划修编,编制《罗阳镇总体规划》、《罗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罗阳镇乡镇经济发展五年规划》,将罗阳定位为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使之与县城总体规划融为一体。在详细规划四大工业基地的同时,将县城规划区外的东部小金、东坑规划建设成以生产五金、电子、家具、商住为主的规模产业区;西部的义和片将逐步建成大型工业基地,并抓好商业、娱乐、单身公寓住宅等配套设施;中部则利用县城中心区的产业基础优势,重点发展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北部则借助惠州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利用山水自然环境的优势,重点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业;南部则充分利用一江两岸的自然景观优势,构筑景观型的商贸住宅区和高科技开发区。
其次是积极招商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