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筑致富“快车道”
基础设施的重要性,相信大家体会深刻,这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之前,我们的经济为什么发展缓慢,一个是广大干部群众观念、素质的因素,二个是我们的基础设施相当落后。经过乡党委、政府一届一届的努力,现在,交通条件有所改善,但与我们的发展还有很大差距。去年,我们大搞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出行难、用水难等问题。党委政府领导多次去争取交通、农业综合整治等项目。全乡干部群众发扬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精神,通过投工、投劳、集资等方式,兴起大搞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潮,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去年,投入资金10万元整治土地50亩;投入50万元整治公路2.5公里;投入资金10万元整治塘堰3口,掏於塘堰300亩;投入160万元整治渠沟14.2公里;投入80余万元改造了柏龙、顺河、栖云、龙泉、共6处提灌站。顺河村3.4公里公路、柏龙村5.3公里公路、栖云村2.2公里公路、村3.3公里公路均得到了硬化。这些基调设施的改善,为我们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夯实了基础,铺筑了致富路。
(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一个地方仅有经济的发展,还不算全面的发展,还必须有社会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把社会事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同思考、同规划、同推进。去年,我们统筹抓好科技、文化、教育、卫生、计生、稳定、安全等工作,确保群众素质有新提高、生活有保障、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一是配合县级有关部门开展送“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大力倡导移风易俗,积极开展文明户、五好家庭户评比活动,认真落实“1231”村村放电影工程,提高农民群众的素质。二是认真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去年全乡参合率达93%以上,解决“看病难”问题。三是抓好计划生育工作。通过广泛宣传,全面推行计生合同管理,严格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低生育水平得到了巩固。四是民政、优抚工作严格落实国家政策,对特困、残疾等困难群众做到了应保尽保,使弱势群体感受到党的温暖,共享改革开放成果。五是认真开展“开门接访,带案下访”活动。去年接待群众来电来访300余人次,妥善处理和化解了信访案件。同时,通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狠抓安全生产,确保了社会稳定。六是充分发挥武装、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的作用,推进了“三个文明”建设。
(五)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执政能力得到提高
去年,我们之所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关键在于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有一支好的党员干部队伍、有一批坚强有力的党组织。去年,我们大力加强党的建设,把党的建设作为保障机制来抓,实现了经济社会的新发展。一是以争创“五好”乡党委为目标,制定争创规划,落实争创责任和措施,党委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二是争做学习型领导班子。进一步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建立逢五学习制度,改进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通过集中学、个人自学、撰写学习心得和调研文章,不断增加班子成员的理论素养、协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通过班子的学习,同时也带动了全体机关干部的学习。三是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党内各项制度,做到办事按程序、按规矩,使党委决策民主化、程序化、科学化。四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对9名大学生村干部的管理和培养,充分调动其能动性,使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选派2名中层干部到村、龙泉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增强了班子的战斗力。五是大力发展党员,为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去年新培养建党积极分子45